陕西切换
新闻
西安出口加工区打造航空产业链
2013
03/22
09:16

在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二十余家航空企业,航空产业进出口额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年将达到4亿美元。目前,西安出口加工区的航空产业已经显示出国际化特点明显的“链式”架构,并通过这一“链条”,让国内航空企业和国际航空巨头联通起来。

挖掘资源优势 聚集航空产业

西安出口加工区在封关运作之初,就把目光集中在本地优势产业资源的挖掘整合上。众所周知,陕西是我国大中型飞机研制生产的重要基地,航空工业总资产、生产总值均占国内全行业约1/3以上,航空配套能力、研制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陕西是国内最早开展航空产业国际合作和转包生产的省份,航空转包生产交付额持续快速增长,占据了全国航空工业转包生产量的半壁江山。陕西拥有从飞机的设计到整机制造,从自主研制发动机、起落架、航电系统等飞机系统零部件到机翼、垂尾、舱门的转包生产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与此同时,陕西拥有大批涵盖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许多还是国内行业的龙头企业。

西安出口加工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本地产业资源优势,促进本地航空企业与跨国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积极促使本地航空企业利用转包生产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和国际产业竞争。

目前在加工区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中航技进出口、西飞、西航、庆安、法国赛峰、英国罗尔斯罗易斯、AMS、德国蒂森克虏伯、瑞典BIBUS、美国雅奇等二十余家航空企业,这在全国出口加工区范围内是屈指可数的,加工区的航空产业进出口额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年将达到4亿美元。加工区航空产业发展主要依托西安本地的技术能力,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对本地产业的拉动作用显著。

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在整合航空工业优势资源基础上成立的中航工业集团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全面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一方面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一方面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在此背景下,西飞集团、西航集团、庆安集团等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重点企业,纷纷加快资源整合及国际合作的步伐,扩大航空工业国际转包的市场份额。同时,国际航空巨头也看好国内航空产业发展前景,特别是“大飞机”项目为世界航空产业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纷纷加快进入中国发展的步伐。

航空产业分工细致,产业链上下游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极高,无论是零部件加工、航材供应,还是维修检测和物流分拨都需要专业化公司给予配套。为此,西安出口加工区以本地优势航空产业资源为依托,构建外向型航空产业发展平台,从而充分挖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航空产业要素在本地集聚整合、优化配置。

借助“传导介质” 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西安出口加工区的航空产业,以区内中航技凯迪克、西飞集团、德国蒂森克虏伯、英国AMS、瑞典BIBUS、美国雅奇为主的专业航材物流企业为“传导介质”,容纳国内著名的中航西飞、西航、贵航、沈飞、成飞、庆安等公司不同业务内容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产业链条的转动将国际上最著名的飞机产业制造公司如欧洲空客、美国波音、联合技术、通用、英国罗尔斯罗易斯及法国赛峰、斯耐克玛、巴西的庞巴迪公司等一并联通。

通过这一“链条”,一方面,国内航空企业可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国际航空巨头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参与国家“大飞机”项目,促进提升国内航空产业发展水平。

随着西安出口加工区航空产业制造链的快速形成,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产业联动示范效应,加上优化配置的航空产品生产、供销、物流体系,改善和拓展了陕西航空产业链的配套组合和延伸,也为中国的“大飞机”项目研制、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各大航空制造企业在吸收、学习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及管理技术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极大优化、统筹了各项资源,为提升国家航空产业技术装备以及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充分发挥“境内关外”及保税物流功能政策优势的同时,西安出口加工区还不断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和服务环境优化。目前已经建成及正在建设的符合航空企业生产标准的厂房共计50万平方米,为航空企业的入驻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