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转型升级误区:新兴产业“一哄而上”
2015
07/15
22:33

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放宽服务业对外资和民间资本准入,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当前,这些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领域,都离不开一个统一的议题——转型升级。

事实上,加快转型升级将是“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不过,连日来,本报记者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北、河北、陕西等地走访调研发现,由于对转型升级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地区在实践中出现了错误苗头。

在一刀切盲目“求高”的导向下,各地转型升级中还出现了“喜新厌旧”,一哄而上发展新兴产业的现象,各地纷纷上马新能源、新材料、光电信息等新兴甚至战略性新兴产业,致使这些产业出现过热势头,产能过剩问题正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传导。

“发展新兴产业固然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教授卢现祥表示,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量力而行,一哄而上的结果只能是各地产业结构趋同,最终陷入“一哄而上—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经济衰退”的窘境。

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光伏产业因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概念紧密相关,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而备受地方青睐,各地一哄而上发展光伏产业,造成产能急剧扩张,并陷入危机。光伏企业赛维LDK新闻发言人彭少敏说,高峰时期,中国共有28个省市把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共有超过280个的地级市或者工业园区提出了打造千亿元新能源或者光伏产业基地的概念。

当前,在转型升级驱使下,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行业也有步光伏产业后尘的趋势,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如近年来,中国LED照明产业快速扩张,全国共有2万多家LED照明企业。中国照明学会秘书长窦林平提醒:“随着产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要警惕产业快速发展背后的危机,未来三五年内,如果企业没有找到自身的发展路线,2万家LED照明企业中可能最终生存下来仅有5000家。”

记者调研发现,在一哄而上背后,其实很多所谓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根本无“新”可言,从根本上说仍是传统的制造业。中部某欠发达省份一家光电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承,公司2012年从广东转移到内地,并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但其实基本没有什么研发人员,企业生产的LED灯具是高新技术产品,但在内地从事的主要还是简单的加工制造,看中的主要也是当地相对充足和廉价的劳动力。

“转型升级转的是经济、效益的增长方式。”卢现祥说,发展新兴产业,如果只停留在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掀起高科技的“红盖头”,其效益增长方式还是用人口红利换取低廉的加工费,就不是真正的转型升级。“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积淀,一些地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应该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发展,在老树上长出新芽。”他认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基础,而且转型不一定要转行,转行不一定就是转型,严格而论,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传统产业只要能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升级,照样大有可为。”

陕西省工信厅规划处副处长曹栋梁说,一说起战略新兴产业,都很青睐,觉得空间高,不问成长性,不问效益,都跟进,这反而把传统产业挤压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