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陕西:“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
2015
07/08
23:27

站在西瓜园里,西安市长安区农民刘华伟满脸笑意,“今年的礼品西瓜早已销售一空,目前地里的西瓜也被浙江的商户预定了不少。”由于一直坚持绿色无公害的理念,“刘华伟”牌西瓜声名鹊起。具有品牌意识的刘华伟,在“互联网++”农业、订单农业等现代农业模式推动下,已经成为标准的农业“商人”。

农业“商人”初长成

“借助互联网+进行农产品营销已经是行业趋势。”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康说,这几年,订单农业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互联网则加速了这一模式的发展,“通过电脑、移动终端就能下订单。”

对此,陕西涌泉居靖边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小燕深有感触,去年通过微信,她获得了来自上海的6500万元的订单。

“互联网为传统企业提供了一条更高速、更快捷的‘公路’,我们为什么不走呢?”冯小燕说。

“对于农户或者合作社来说,他们还属于小规模的‘互联网+’农业模式。”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表示,借助电商平台,可以实现消费品“引进来”、农产品“走出去”,对地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国龙表示,利用电商平台服务农村,有助于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消费难题,同时倒逼地方政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更好的生产、消费环境。

在陕西省武功县,这一模式正在实践。武功县的电商产业在2013年12月正式起步,一年内就实现了总销售额3.6亿元。2014年7月,在由阿里研究院主办的“小县域大影响”首届中国县域经济与电子商务峰会“最有特色县”网上投票活动中,武功县位居榜首。

在武功县,有这么一种小店,负责为全村村民网络购物、收发快递、在网上售卖农产品。同时还是村民的“银行”,作为银行与村民的中转站,通过电子转账,村民可以在这里直接取钱。这样的乡村智慧小店现在有20多家,未来两年内还要建设不少于200家。

作为国家农业示范区的杨凌,去年成立了国内首个以解决订单农业为主的电子交易平台。张鸿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成为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推动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有助于加快构筑‘基地+平台+消费者’的现代农业产销体系。”

合力构建全产业链

尽管不少农业“商人”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但说实话,还是比较辛苦的,毕竟对这些不是很在行。”刘华伟坦言,通过互联网营销,西瓜远销浙江、福建等地,但仍受物流成本等问题制约。

“除了流通环节,还有很多短板亟待突破,比如生产与销售脱节。目前先生产后消费还是主流,以消费带动规模化生产的订单农业还正处在发展之中,而且问题颇多。”王建康说。

刘华伟表示,“目前我们的订单很少签署正式合同,主要还是口头协议,在社会信用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农户都存在因短期利益而违约的现象,时常会产生纠纷。”

王建康认为,在市场机制下,首先是要遵循契约精神,“双方都要尊重最初的约定,本着共赢的原则,根据市场的变化协商,不能让任何一方吃亏。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培育或引进‘专业化、有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努力打造出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王建康提出每个链条都要发展。

“其实,完整的电商系统比较复杂,网上买卖只是冰山一角,还有网页设计、产品美工、推广运营等以及储运、包装、售后等一系列问题,此外,还涉及专业培训、支付结算等深层次问题,农民自己开网店很难全部解决。”张鸿说。

“谁擅长什么就做什么,政府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电商企业负责专业化销售,农户专心种瓜。让农户把精力用在如何提高产品品质和标准上。”王建康表示,发展现代农业,核心是要构建全产业链模式。“各自做好自己链条内的事情,实现共赢。”

除了销售农产品,网络销售更大的意义应在于传递产销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前农民主要凭经验决定种什么、种多少,现在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来确定种植品类和规模。所以,互联网必将重塑整个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元素、增添新动力。”王建康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