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未来缺水10亿立方 陕西急引黄河水“解渴”
2015
01/10
16:36

为保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能源大省陕西开始实施一项庞大的引水计划——从黄河补充水源。粗略估计,这项计划在完成后,每年将从黄河调取超过10亿立方米水量。

目前,延安黄河引水工程已经开始全面开工建设,该工程线路总长146公里,总取水量8977万立方米,概算投资43.85亿元。规模更大的榆林黄河大泉引水工程也已经完成项目建议书,计划到2030年引水量9.28亿立方米,总投资209亿元。

当地希望以此来改变过去陕北地区“守着黄河没水吃”的尴尬局面——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各种煤化工、煤电项目正产生愈来愈大的用水需求,按照当地预估,到2030年需水量将产生超过10亿立方米的缺口。

缺水

富集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的陕北地区(延安、榆林二市)是陕西最重要的增长极,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产地。近年来,当地政府一直希望推动这些资源以煤化工、煤电等形式在就地转化,延长产业链,但是水资源成为了制约瓶颈。

陕北地区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40.4亿立方米,人均仅736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平2200立方米的1/3,低于国际公认的最低需求线,属于重度缺水地区。

据当地测算,即便是“按照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原则”,陕北地区2015年需水量将达到18.3亿立方米,2020年达到27亿立方米,2030年32.5亿立方米,需水量远远超出18亿立方米的全部可利用量。

2013年10月,陕西省召开了一次水资源大会,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当时说,陕西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经迫在眉睫——“全省年供水缺口超过20亿立方米,特别是关中经济区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两大核心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

在现实压力的逼迫下,陕西开始试图在体制上控制用水。2013年5月,陕西省政府向各市、县、区政府及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旨在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随后,当年9月,为了保障“三条红线”,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办法,并公开发布。

但这在短期内很难缓解用水需求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王锋说,由于缺水,陕北水安全问题已升级到水危机的程度。2011年以来陕西发生水荒的县城,大部分都分布在陕北地区,主要是清涧、横山、延长、延川、宜川、子长、安塞等县。当地群众不得不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拉水或高价买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难以保障。

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分布着大量以煤炭转化利用、煤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这些园区的运行支撑着整个陕西的工业命脉。但是,这些典型的高耗水行业也对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比如说,延长石油西湾煤化工综合利用项目和陕煤集团3000万吨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项目的预计耗水量分别都达到了2500万吨/年,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耗水量也接近了千万吨;正计划上马的神华陶氏项目,年耗水量甚至超过4000万吨。

在需求与现实的冲突中,红碱淖是最令当地人感到惋惜的案例——这片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9.20, -0.24, -2.54%)市伊金霍洛旗与陕西省榆林市交界的荒原上的湖泊,相传是昭君出塞时流下的眼泪化成,因此得名“昭君泪”,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但最近几年,由于上游水流的层层筑坝截流,红碱淖的水面面积每年都在减少——从五六十平方公里,已经下降到了今年的31.8平方公里。很多原本布满芦苇的湖岸如今已成为干涸的盐碱地。

引水

这些压力让陕西下决心从黄河引水,解决发展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水源问题。

12月20日,延安市水利局发布消息称,延安黄河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先期开工的12.67公里的杨家山输水隧洞已贯通,两座水库一到五级泵站、黄延线5条隧洞已全面开工,整体工程各项工作快速推进。

按照计划,延安黄河引水工程建成后可解决延安、延川、延长和子长工业园区生产用水和榆林市清涧县在内的100万群众的生活用水。

与此同时,规模更大的榆林黄河大泉引水工程也已经完成项目建议书。该工程计划到2030年引水量9.28亿立方米,总投资209亿元,它将解决榆林府谷煤电载能工业区、窟野河河谷区、榆神煤化工业区中期用水问题,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骨干水源工程。

陕西产生从黄河引水的想法,已经有几年的时间。2009年,榆林市就已经开始委托相关设计单位编制大泉引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1月,省水利厅要求根据榆林、延安两市陕北黄河引水工程推进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尽快拿出黄河引水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黄河引水工程建设的体制机制、筹融资及资金构成、工程建设、管理、使用、项目业主责任单位。

在机构设置上,榆林市委、市政府甚至成立了“榆林市重大水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来保障项目推动。

当地迫切希望能通过这一系列引水工程的上马,改变过去“守着黄河没水吃”的尴尬局面。

近年来,陕北加快建设了以瑶镇、采兔沟、李家梁水库为标志的一批水源工程,总供水能力达到了11.5亿立方米,但现状仍有1.4亿立方米的缺口。按照水利部“87”分水方案,榆林、延安两市耗水指标为10.6亿立方米,陕北区域内除了在建的蓄引水工程外,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已所剩无几。

这也意味着,陕北的发展只能寄望于黄河。

榆林市的官员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水在榆林确实是个大矛盾,榆林要发展化工产业,要转型,水必不可少。解决不好,很可能会成为榆林发展卡脖子的事儿。如果水资源的问题无法解决,未来煤电的装机容量会受到限制,未来的煤化工项目会缺乏保障,这是一个主要的制约。”“水从何来?现在看,还是要从黄河来,除此之外目前再没有别的好办法。我们的做法,一是从府谷县把黄河水引进来,用于神木和府谷的生产。另外一个办法,就是从延安的延川县往清涧县调水,来解决水的短缺。”他说。

统筹

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说:“实施黄河引水已迫在眉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地位和作用极其特殊和重要,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能源接续地,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水资源条件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国家战略。”

事实上,陕北的黄河引水工程的重要保障,来自陕南——已经在建设中引汉济渭工程,在当地看来,黄河引水只是陕西全省调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背后是陕北、关中、陕南水利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制约黄河引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黄河用水指标——1987年,因为黄河水量明显不足,水利部出台了“87分水方案”,给黄河流域各个省划定用水限额,对黄河水量进行指标管理。因为当时包括陕西在内的上游省份相对贫穷,用水很少,所以分给他们的水量也很少,分水的比重是偏向于下游省市的。

这项上世纪形成的分水方案一直沿用到现在,然而这20多年中,包括陕西、宁夏在内的西部省份的经济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用水冲突日益明显。在当地看来,这对陕西相当的不公平。

然而现实是难以改变的,一方面是因为黄河水的总量在减少,另一方面,各地的用水需求还在增加,要调整分水方案,将是个很难协调的大动作。

不过,当地已经有了新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从陕南的汉江调水进入渭河,进而为黄河补充水量,从而为陕北地区置换黄河用水指标。目前,陕西省主导的引汉济渭工程已经开始实施,该计划每年从汉江调取大约15亿立方米补充到关中地区的黄河支流——渭河。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李佩成此前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我们引汉济渭可以从渭河补给黄河一部分水,然后从黄河上游调一些水来给陕北,因此引汉济渭不但是救济关中的缺水,而且能够促进陕北的能源基地建设,很有价值。”

在当地看来,要实现从黄河引水,必须加大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建设力度,通过置换水权,为加大陕北黄河干流引水创造条件,王锋说:“全省调水工程是一个大系统,引汉济渭不仅仅是把汉江水调到渭河流域来,其中主要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解决陕北用水指标的问题,所以说这个工程动员之后,向社会承诺的是2017年先期调水5亿进关中,随之而来的是,我们急切地要在陕北增加取水指标”。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