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主政陕西两年 娄勤俭的“系统论”新思考
2014
12/06
11:56

来到陕西并担任陕西省省长近两年后,娄勤俭,这位过去在计算机领域享有盛名的“学者型官员”,近期流露出的施政新理念,开始引起当地关注。

2010年下半年,娄勤俭从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调任陕西省副省长,并于2013年开始担任省长。同此前几位省长不同的是,此时此刻,他所面临的省情喜忧参半。

一方面,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增长,陕西已初步摆脱落后局面,进入中等发达省份这一新的发展时期;而与此同时,各种政策红利、土地红利、特别是资源红利,这两年中正渐渐减弱,同时也有更多的新问题需要解决。

高速增长的动力还能持续吗?怎样才能把陕西建成真正引领西部乃至于辐射整个丝路经济带的西部强省?怎样解决那些更复杂的新问题?这是娄在新省情下面对的挑战。

新提法

在当地官员看来,娄在讲话中开始出现一些针对新形势下的明确提法和想法,最近半年多了起来。在这之前,同中国大多数省部级高官一样,在履新后的一段时期中,他把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调研和思考。

今年4月,他在当地的一次水利建设会议上提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以系统化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紧接着,一个月后,陕西全省环境保护大会上,他说,“环保问题原因复杂、涉及面广,必须以系统化思维予以解决。”

6月份,在咸阳市调研时,他说,“向污染宣战要注重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实施标本兼治。”

这段时间里,“系统化思维”一词开始在他的讲话中频频出现,而不再局限于生态、环保领域。在今年上半年的一次陕西省政府党组会议上,他说,“要把以系统论的思想方法搞好工作作为基本要求,不论是促进改革还是推动发展,不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都要遵循规律、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这迅速引起了当地上下官员的注意。最初,有一些人认为“系统思维”、“系统推进”这些用词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后来,“系统”二字在他口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再后来,“系统论”的说法开始明确出现。

最明确的标志是11月下旬,娄勤俭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发展》的署名文章,完整阐述了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发展的要求、要义以及陕西的突破路径。文章中,系统环境特征和发展要素变化、边界约束条件、系统反馈抑制等专属于系统论的词汇大量出现。人们终于意识到,这位曾经中国最权威的计算机专家,在主政陕西近两年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学术背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思考和施政理念。

娄勤俭计算机专业出身,后来成为中国最权威的计算机专家,先后担任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兼太极计算机公司董事长、国防科工委计算机专家组长。在来到陕西前,他担任工信部副部长,工作不离专业领域。

“娄省长刚到陕西来的时候,大家更多是把他看成专家型官员,当时他讲话跟我们一般所见到的省领导还是不太一样的,理论水平很高,但是对地方上具体事务谈得就不那么多,”一位陕西省政府的官员说。

他回忆说,当时参加陕西省十二五规划座谈会,娄勤俭谈到经济结构、创新发展等话题,往往拿互联网、信息流等他非常熟悉的领域来举例,信手拈来,数字也非常精确,但不太涉及陕西具体的问题。

那时,娄也有意识地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他所熟悉的领域。他曾说,要以信息化引领陕西的四化同步,并多次来到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沣西信息产业园调研。在其推动下,西咸新区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微软创新中心”正式落户。

新问题

与此同时,同几位前任相比,娄勤俭面对着截然不同的省情——过去十几年中,陕西的发展有目共睹,常年位于经济增速第一梯队,GDP接连升位。到娄勤俭开始担任省长时,贫穷落后已经不是陕西的主要矛盾,但他面临着新的问题。

在2006年之前,贫穷和落后仍是西部地区的主要面貌,尽管受到了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提振,但几年运行效果并不如预期。2006年,陕西GDP实现4383.9亿元,财政总收入697.5亿元,当时正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五个年头,许多人发现,东西部相对差距缩小了,绝对差距包括人均GDP、老百姓收入等方面却在拉大。

当时的陕西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依靠资源和投资拉动的,资源红利成为了推动陕西发展的最强劲发动机。

在2007年,陕西党代会报告说,“新时期的陕西显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的高峰期,农村人口不断转向城镇和非农领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这段时间里,发展和增速是陕西的基本省情,只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其他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2008年,陕西将当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13%,成为当时中国第二个敢于将增速目标设定为13%以上的省份。

到2012年,宏观经济开始疲软,中央政府将当年的GDP增速目标调低至7.5%,陕西省委、省政府曾对此进行研究讨论,认为必须保持一个较高增速,才能保证就业、居民增收、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

然而从去年开始,陕西的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落,各方面的环境也出现了显著变化。

最明显的迹象是,过去推动整个陕西经济增长的资源产业开始陷入了空前的低谷,资源红利所带来的高速增长的动力正在逐渐减退——在能源明星城市榆林,GDP增长在2013年首次放缓到个位数。大量企业的销售收入出现了明显下滑,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部门,投资意愿都开始下降。

当地的另一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也出现了普遍性的困境。过去,陕重汽生产的重卡、秦川发展生产的机床、法士特生产的变速箱、陕鼓动力的鼓风机……这些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都随着中国整体的大投资而飞速增长,而现在,投资意愿下滑的整体环境中,它们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说,中央一再强调要破除唯GDP论的政绩观导向,再比如说,愈来愈严格的土地政策和环保政策,让西部地区的产业上马面对着更高的门槛。

2013年上任后,娄勤俭所面临的省情喜忧参半。乐观地看,迈入中等发达省份的陕西比过去更富强了,但与此同时,他也需要解决更多的矛盾,更复杂的问题,比如经济结构上的矛盾、产业结构和城乡的不均衡、再比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等。

新可能

这些问题迫使娄做出新的思考,提出新的办法。

前述陕西省官员说,“过去几位省长,虽然个性、文化背景都不同,但有一点共性,就是特别重视抓项目——而且对重大项目抓得非常细。当然效果也非常好,比如在陕北抓一个投资几十亿上百亿的能源化工项目,GDP一下就上去了,所以经常一直讲,我们工作要以项目为抓手。”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张宝通说,“以前是抓项目,对接GDP,但现在整个环境都在变化,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单向突破,需要统筹考虑。”

在外界看来,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认知、考虑问题,是娄勤俭在新的发展环境和要求下自然而然发生的理念转变——这当然也与他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学术背景密不可分。作为中国曾经最权威的计算机专家,娄勤俭无疑对系统论的概念和思维方法相当熟稔。

怎么看待新常态?娄说,“主动适应这一新常态,不能受唱衰中国论调影响,也不能忽视经济下行压力,抓住机遇优化结构、提质增效。这些论断,依据系统环境特征和发展要素变化,明确了特定时期增长率的合理区间,廓清了新常态下的速度问题。”

在那篇《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发展》文章中,娄勤俭说,“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发展,顶层设计是核心,问题导向是基点,综合平衡是灵魂,三者是有机整体,必须准确把握、自觉遵循。”

系统论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尚是近一二十年的事,而具体到与政府事务结合的研究和方法,则更少之又少,娄的提法和观念无疑具备一定的独创性。如何具体干涉系统?一般而言,在运用系统论进行思考时,通常更偏向于调整要素之间的联系结构,而非要素本身。

这可能意味着,娄的下一步施政理念,在目标上会更注重实现“综合平衡”,而非单一目的;在方法上,他可能会更注重调整内部的体制、机制——也即要素之间的结构,而非关注具体的项目。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几个月前,陕西率先推动了直购电交易——电厂和终端用户之间直接交易,电网只收取特定的输配电费的电力交易方式,从而打破现有电网企业独家买卖电力的格局,减少电力交易中间成本。

这是典型的对机制的调整(而不干涉具体的电厂和用户生产能力),陕西省发改委提供的首批交易情况汇总表显示,参加交易的12家用电企业与6家发电厂签订协议成交电量3.7亿千瓦时,平均每度电大约成本下降了2分钱。

张宝通说,“从调整机制的角度说,过去很多好的模式和机制,实际上大多来自于市场上的创造、基层的创新,这些经验做法被认可了,然后才进入体制、形成制度或模式。下一步,陕西省政府应该允许和鼓励基层政府和企业去做更多的创新和创造,要讲顶层设计,但也要和摸石头相结合。”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