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前三季度,陕西金融系统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认真执行稳健货币政策,有效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科学配置金融资源,较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努力推动融资方式转变,有力保障陕西经济与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经济金融发展更加契合,金融运行的“新常态”逐步显现。人行西安分行相关专家分析说。
存款增长趋缓 理财产品提高居民收益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我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059.5亿元,同比增长10%,较年初增加2481.0亿元,存款增速降至近年来较低水平。分析认为,存款增速降低,一方面受互联网金融冲击,各类“宝宝”军团不断分流银行存款;另一方面,2000年以来,陕西存款增速总体保持在20%左右,每4年左右存款总量就会翻一番,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以后,陕西存款基数不断增大,存款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存款增速放慢大势所趋。
但是,在存款增速趋缓的同时,受益于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发行迅速增长。有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省金融机构累计发行理财产品超过1.6万期,同比增长43%,累计募集资金10495亿元。抽样调查显示,今年陕西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5%,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有效提高了居民财产性收益,逐渐成为居民稳健投资的重要渠道。
贷款增速回落 民生金融发展势头好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陕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262.2亿元,同比增长13.9%;较年初增加2004.3亿元。据分析,2013年以来,我省贷款增速呈现逐步走低态势,这一方面受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速回落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明我省实体经济融资对银行信贷依赖程度有所下降,融资结构呈现优化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在贷款增速总体趋缓的背景下,陕西金融机构主动配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民生信贷投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9月末,陕西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同比增长47.5%,带动房地产业、建筑业进入我省新增贷款投放前五大行业。另外,截至今年9月末,陕西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6.2%,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6.8%,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融资结构优化 直接融资突破千亿大关
2011年以来,陕西省金融系统大力推进“双推双增”融资工程,直接融资快速发展,社会融资结构持续优化。今年前三季度,我省社会融资规模中新增贷款占比为54.9%,较上年同期下降8.1个百分点;新增直接融资占比19%,较上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与全国对比,陕西贷款占比低于全国8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占比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陕西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方式累计融资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0%以上,直接融资额超过去年全年。特别是在债券融资方面,前三季度全省共有21家企业通过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51期,募集资金超700亿元。
融资成本平稳 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涌现
今年三季度,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83%,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同时也处于近三年的适中水平。三季度,陕西金融机构执行上浮利率的企业贷款占比较上季度下降1.7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利率重心总体稳定,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为平稳,未出现大的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持利率水平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我省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金融机构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买卖、金融互换、金融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类业务同比增长131.2%,投资银行业务同比增长43%。
特别是在债券市场,我省两项债务融资产品创全国第一,全国首单保障房集合债由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公司等8家企业联合发行2期,共募集资金15亿元;全国首只内嵌转股权的非公开定向可转票据由杨凌本香集团公司发行,募集资金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