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这项被称作国家南水北调重要补充、陕西省破解水资源瓶颈的重大工程,正式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
引汉济渭工程,是连通汉江、渭河两大水系,统筹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公益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有史以来陕西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重大水利工程。
按照批复,引汉济渭工程估算总投资181.7亿元,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8亿元,其余由陕西省通过政府投资、利用银行贷款解决。目前,陕西省相关部门正加快推进工程初步设计工作,近期将报送水利部审批。
石家庄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胡伟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引汉济渭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标志着我国又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有了实质性进展,而当地基建水利行业更会直接受益。”
由于基建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引汉济渭工程还将在消化当地基建上游产业的过剩产能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以水泥产业为例,由于近些年我国相关政策调控一直难以有效解决的产能过剩问题,水泥价格一直在走下坡路。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调查显示,水泥价格自今年初以来连续下跌,至7月上旬价格回落至330元/吨左右,随后有所好转,但平均价格已经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胡伟表示,这次重大水利工程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建行业产能过剩造成的价格下跌,消化部分囤积的商品。
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淘汰落后产能,但是高企的行业经营成本迫使公司决策者只能扩大生产,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采用总量的增加来化解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高额成本,最终陷入恶性循环,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技术含量,减少污染和高耗能,通过质量的提升来换取价格的提升,通过减少污染和能耗,来降低生产成本。比如当地水泥上市企业秦岭水泥(7.58, 0.22, 2.99%),从2007年开始着手研究新型产品来替代以前高耗能高污染的老旧产品,以期适应低碳经济对企业绿色环保、低能耗、高效率的新要求。
而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14年1-6月全国新增水泥熟料生产线21条,新增产能达2988.4万吨,而去年1-6月新增产能在3952.5万吨,即今年上半年熟料产能增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4.4%。产能过剩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一些缓解,如果再通过有效的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将会给基建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胡伟表示,引汉济渭工程给了当地基建水利行业及其上游行业一个转型的良机。依靠重大工程的材料缺口,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转型而带来的利益损失。当地公司可以在有效消化过量产能的同时通过改造设备来提高产品质量,使得在以后的竞争中增加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