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陕西省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人民币,其中能源化工工业增加值为4220亿元,占1/4强;当年,陕西煤炭产量也从“十一五”末年产3.55亿吨增加到4.93亿吨,稳居全国第三。数年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一路将陕西推进国民生产总值万亿俱乐部,成为拉动该省经济发展的主力“马车”。
但《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巨大成绩背后事实上一直隐藏着产业低端化的结构危机,2012年下半年起至今,国内能源市场开始走软,陕西能源转型时机屡屡延误的负面效应立刻被放大,原先一路高歌猛进的增长“马车”至此已是顽疾缠身、疲态备显。
雪上加霜的是,自2013年5月原国家能源局长刘铁男案发之后,反腐浪潮随即刮向陕西能源部门,当年6月,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王荣泽便被双规,2014年2月至今,陕西能源系统又有三名高官接连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遭查,一时间颇有人人自危之感,而剧烈人事震荡更让产业转型的努力陷入迷茫。
转型延误错失市场机遇
据陕西省煤炭学会理事长、陕西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高新民介绍,能源产业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初级能源,即原料产品的生产;第二是二次能源,如发电;第三是转化、深加工,比如各种化工品的转化生产,能源产业对经济促进的后劲不单单是在开发上,但陕西在转型调整提升效益方面面临的挑战还很大。
据《华夏时报》记者走访调查,陕西虽然早在11年前便提出产业转型的“三个转化”即: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材料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但在散、乱、慢的局面下,至今陕西能源产业仍旧是原料型产品多,高端化工产品少;深度转化差,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及至当前市场需求旺、前景好的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芳烃项目,更是所成者寥寥。
据介绍,我国不仅石油短缺,主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也严重短缺,因为国外很少做煤化工,发展煤化工有很大的市场机会。2012年,我国石油化学行业进口额为4600亿美元,出口额为1700亿美元,贸易逆差为2900亿美元,是所有工业行业中贸易逆差最大的,该逆差主要来自石油、天然气和石化产品的进口。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告数据,2012年我国石油进口2.8亿吨,依存度为57.4%,石油进口额超过2200亿美元;2013年石油进口2.88亿吨,依存度58.77%,超过了石油依存度50%的安全警戒线。
天然气的供需矛盾也很突出,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年均增长10%以上,2012年进口天然气425亿立方米,进口额约162亿美元,对外依存度为28.9%;2013年进口天然气530亿立方米,依存度31.6%。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测,2015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将达935亿吨,依存度34.69%。为此,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相继批复了多个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项目,并连发文件要求有序推进“煤改气”。
但由于陕西煤化产业机构长期失衡,以致面对如此大好市场机会却难以获得。数据显示,陕西迄今为止仍未有一个煤制天然气项目落地,截至2013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重点煤化工项目中,批准建成煤制油项目6个、在建与新批准煤制天然气项目10个,陕西也未有一个获批。
在发电应用方面,陕西现有及在建的煤电一体化项目也多为单机容量小、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低的,其烧煤发电机组普通型或亚临界和超临界,目前在国内大多经济发达城市已经应用的超临界发电机组目前也尚未规划建设。据了解,普通发电机组每发一度电的用煤量约为340克,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用煤量则可减少至约270克。
《华夏时报》汇总的数据显示,陕西能源化工产业至今仍未走出初级原料生产为主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其煤炭产业原煤入洗率低,不足40%;开采块煤率低,为25%左右;加工转化率低,为30%左右。与同为能源大省的内蒙古相比,公开资料显示,内蒙古在2010年时煤炭转化率就已经超过了50%。
企业硬扛业绩退色
陕西省属的几个特大能源化工集团包括:陕西延长石油集团,2013年营收1865亿人民币;陕西煤业化工集团,2013年营收1505亿人民币;陕西能源集团,2013年营收137亿元;陕西榆林能源集团,2013年营收93亿元。
据几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虽然这些企业外在体量巨大,但实际盈利能力却并不显著,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作为陕西唯一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延长石油集团,其2013年利润率为6.4%,因能源价格走低,2013年延长集团汽柴油销售均价同比下降380多元/吨,影响利润38.5亿元。
陕煤化集团的业绩疲软则更为明显,“集团14个业务板块可能只有一两个是挣钱的,今年头两个月集团每个月就亏损10亿。”一位知情者称。对此记者向陕煤化集团致电求证,但并未获得答复。陕煤化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陕煤股份在今年2月底发布的上市后首份业绩快报称,“净利润35.86亿元,同比下降44.11%;基本每股收益0.4元,同比下降44.11%;全年营收432.18亿元,同比下降2.35%。”
因延迟两年半上市,陕煤股份最大的募投项目“神渭输煤管道”目前也面临错失机遇的可能与耗水过大的争议。陕煤股份IPO于2011年7月过会,2014年1月才获批上市,陕煤股份招股书显示其最大资金投向是“神渭管道输煤项目”,该项目募集资金68.58亿元用于投资建设。
据《华夏时报》记者调查,“神渭输煤管道”项目设计为年输送煤炭1000万吨,建成使用后,运送的煤炭将首先用于陕煤化集团正在渭南蒲城建设的一期180万吨/年甲醇和70万吨/年甲醇制聚烯烃项目,其煤炭使用量约为360万吨。
通过“神渭输煤管道”来运送煤炭可以显著减少运输成本,但项目同时也面临着用水反向倒流的争议。在我国,有煤的地方往往缺水,作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榆林尤为缺水,但利用输煤管道送煤首先需要将煤与水按照54%与46%的体积混合成水煤浆,以项目设计的运输1000万吨煤炭能力计算,未来“神渭输煤管道”每年将从本已缺水的榆林同时耗掉近千万吨的水量,其利弊如何以及怎样补偿都有待探讨。
即使建成使用之后,该管道的中长期效益仍有待观望。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在2012年底发布的《中国煤制烯烃行业报告》就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烯烃年产能可达5600万吨,综合考虑新增产能和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况,未来几年烯烃行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2015年之后,产能过剩可能加速。按德勤财务模型,石油价格降到每桶80美元以下时,煤制烯烃项目可能亏损。
而据记者了解,“神渭输煤管道”项目预计最快今年四季度建成,这意味着该项目的应用有可能恰恰赶上烯烃市场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