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陕西省汉中市积极探索商会招商新模式
2013
10/10
16:10

近年来,随着汉中经济社会的不断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纷纷涌入汉中,在汉中投资办厂,创业兴业,有力地促进了汉中非公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汉中市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积极引导异地非公经济人士抱团发展,鼓励和支持异地非公经济人士成立商会组织。截至目前,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注册,并接受市工商联管理的异地商会组织有10个。

据悉,多年来,汉中市工商联一直活跃在招商工作的第一线,但始终都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扮演着幕后配合的角色。为了改变这一面貌,将工商联招商引资工作从幕后走到前台,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占据一席之地,市工商联结合自身优势,在充分调研、认真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10×10”活动的总体思路,即:由市工商联统一组织10个汉中异地商会与我市10个县开展全面了解县域经济暨招商洽谈对接活动,使各县的潜力资源和优势项目与商会的信息渠道和投资意向在市工商联构建的“10×10”这一合作沟通的平台上直接充分对接,聚合产生乘法效应;中秋、国庆、春节即将到来,多数异地商会会长及员工将回老家过节,“10×10”的成果还可通过“三情”(亲情、友情、乡情)使汉中市各县的招商引资项目得到更便捷、更广泛、更有效的推介,使以商聚商、以商招商、以商引商进一步收到实效。

活动确定后,汉中市工商联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各异地商会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先后深入汉中市南郑县、勉县开展了“10×10”招商活动,深入到各园区、企业实地考察,与县上招商部门、经济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就各商会感兴趣的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磋商。同时,为了提高活动效率,扩大影响力,市工商联联合市经济合作局,在汉中举行了集中招商项目推介活动,汉中11个县区、经济开发区以及4个市级园区和汉中总商会、10个异地商会、4个行业商会共计140余人参加了招商项目推介活动,活动高效圆满,初步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

商会招商的优势

商会招商的最大优势是渠道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源于工商联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随着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工商联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注意把各行业龙头企业和代表性人士都吸纳到组织中来,工商联组织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有效地促进了非公经济发展,赢得了非公经济人士的认同和拥护,工商联与非公经济人士之间的联系渠道越来越通畅。依托工商联在非公经济人士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迅速、便捷、高效地做好邀商招商工作。

近年来,工商联认真履行社会团体主管单位职责,不断加大异地商会、行业商会建设力度,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异地、行业商会,在规范和促进行业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异地商会,既熟知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又与家乡地政府和企业界人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区域经济互动和地区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异地商会“两地熟”的独特优势,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已经成为招商引资舞台上一支活跃的力量,成为商会招商的重要抓手。

作为商会招商的组织者,通过真情实意的服务,使工商联真正成为非公经济人士的“娘家”。正是这种不同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特有工作方式,一方面,使得工商联在广大非公经济人士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高的信任度;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直接服务非公经济人士,工商联(商会)更了解企业家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在邀商招商中更能说到外地客商的心坎里。就企业会员而言,同等的企业家身份、相似的社会体验、较多的共同语言,能够很快地拉进他们与外地客商之间的距离,增强招商推介的说服力。特别是异地商会会员,他们与生俱来的独有的地缘乡情优势,加之成功的创业投资经历,这种现身说法,可以说是“一句胜千言、无声胜有声”,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强外地客商的投资信心,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效应。

对商会招商的思考

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首要的就是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未来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切实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挥商会招商优势,做好商会招商工作,更显得尤为必要。

一些长期困扰工商联工作开展的诸如机构、人员、编制、经费等具体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如陕西省《实施意见》明确规定,要将工商联招商引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但很多市、县还没有执行到位。为落实这一政策要求,还需要工商联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商联开展商会招商工作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政策的严肃性。

做好商会招商工作,需要工商联(商会)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更需要政府加强领导、积极推动。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商会招商的独特优势,把商会招商纳入政府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明确工商联作为商会招商工作牵头单位,及时提供招商信息、切实加强经费保障、主动做好后援支持,为工商联充分发挥其在商会招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创造必要条件。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商会招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由党委常委、统战部长或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履行好政府在商会招商工作中的推动职责。

招商、安商工作开展得好,就会形成良好口碑,实现良性互动,产生“一凤来栖、群凤相随”的效应。在引进项目的同时,使商会招商的人脉资源优势[-0.96%]得到持续积累,实现商会招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重前期引进、轻后续服务”的现象,诸如承诺政策不兑现、发展环境不宽松、配套设施不到位等,致使一些引资项目落地难、落地项目启动难、启动项目推进难,挫伤了客商的投资信心。结果是,“逼”跑了一个项目,吓退了一群客商,丢掉了一片市场,工商联(商会)在广大会员中的公信力和号召力也会大打折扣,商会招商的渠道优势和人脉资源优势将逐步丧失。

因此,必须要切实做好商会招商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科学、慎重决定招商承诺事项,做到言出必践;完善水、电、气、暖、排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落地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以强化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提升行政审批效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重点,加大投资发展环境整治力度;建立政府授权、工商联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商会招商项目综合服务办公室”,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引进项目成功落地。同时,持续加大跟踪服务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用地、融资等各方面的必要支持,帮助企业落地生根、持久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