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区域经济 多元崛起 稳健增长
2013
08/14
16:26

站在2013年的半年节点上,陕西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两个亮点。

一个亮点是,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下,全省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6777.73亿元,取得了11%的增速,高于全国7.6%的平均速度,全省经济呈现出了总体平稳、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

另一个亮点就是,在陕北资源型城市经济数据不甚理想的情况下,过去在陕西经济大盘子中体量并不占优的宝鸡、咸阳、汉中、渭南四个城市却在上半年取得了平均13%的经济增速,对陕西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比较而言,第二个亮点无疑更具有振奋作用和后发优势,这预示着陕西经济逐渐摆脱能源依赖和能源独大的传统发展结构,在能源化工之外的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正在取得成效。

关中和陕南板块的多元崛起,有效地补充了陕北板块的暂时低迷,并且成为陕西稳增长的生力军,全省三大区域间呈现出全面、协调、互补、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优化结构 摆脱对陕北能源的依赖

在过去的十年里,能源化工一直是陕西经济增长的“首要功臣”。国家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政策以及重工业的持续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煤炭等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陕西作为中国能源最为富集的区域,连年的强劲发展势头正是得益于此,经济年均增速从2004年至2012年,最高时达到15.9%,最低也有12.6%。榆林、延安凭借煤炭、石油等资源优势,近年来经济体量和增速连年稳居陕西省前列,实现了从全省落后地区到经济增长第一方阵的快速转变。然而,去年以来,受到宏观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政策调整以及进口煤的影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煤炭及其他能源化工产品需求明显下降,使得对能源化工高度依赖的陕西经济出现了明显下滑。省发改委发布的《上半年全省煤电油运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陕西累计生产原煤22370.40万吨,同比增加982.11万吨,增长4.59%。在一年前,这一数据是18.1%。除了煤炭,陕西上半年的天然气原油产量增速亦出现小幅下滑,原油加工量和发电量更是为负增长。数据显示,作为能源化工大省,能源化工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加8.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6.3个百分点,同时,也远远低于其他支柱工业增长水平。

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正像省委书记赵正永所说:这种不利因素一方面要求我们主动拓宽市场,寻找新客户,变坐等销售为上门推销促销。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加快调整倒逼机制的机遇,今后单靠涨价拉动经济增长行不通了,必须在产业结构优化上下功夫。

省长娄勤俭也说,近年来,陕西经济一直在上升通道运行,增速连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去年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元,但倚重能源产业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结构的问题,说明陕西省已进入必须依靠优化结构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

这种优化结构其实早已付诸实践,只是在今年上半年才让外界看到了这种后发的优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陕北资源型城市经济数据不甚理想的同时,过去发展并不特别突出的宝鸡、咸阳、汉中、渭南四个城市却在上半年取得了平均13%的经济增速,特别是咸阳,以737.88亿元的生产总值,仅次于西安、榆林,排在地市中的第三名。这些地市稳健而又后劲十足的发展态势,对我省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认为,这四个城市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这些城市大都是传统的工业强市,在传统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稳定增长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成为重要助推力量。

“上半年,正逐渐崛起的‘四小虎’城市对陕西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抵消了陕北板块增长放缓的不利因素,这种‘北方不亮南方亮’现象,不仅是经济区域结构调整的反映,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方玮峰说。

保持传统产业的优势,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整个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形成互补、递进、协调发展的局面,这正是陕西调结构、稳增长的要义所在。

多点支撑 寻求全省经济稳健增长

娄勤俭省长指出,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省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提升,实现营业收入和产值增速均超过14%。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产值增速均超过15%,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速更是超过35%。

这预示着,我省的发展将在保持和发挥能源化工产业优势的同时,下大气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从陕西的地域上来看,也就是说变以前的陕北能源板块的一级遥遥领先,为今后的关中、陕南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积极培育汽车、航空服务、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力图在能源化工产业之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谋篇布局、蓄势后发。

从区位上来分析,以西安、宝鸡、杨凌、渭南等国家级高新开发区(示范区)和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关中开发带,已经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聚集高端人才、培育新兴产业及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西安形成了软件与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在宝鸡高新区形成了以钛及钛合金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在杨凌形成了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产业集群。

同时,《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提出了建设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战略构想。在这一战略构想引领下,关中都市经济区已经初步形成,成为陕西经济格局中分量最重的部分,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西安都市经济区是我省各种优质资源的集聚高地,是大产业、大企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引领带动辐射整个西北经济的强劲引擎。通过加深西咸一体化、西铜同域化、西渭经济紧密化程度,加快宝鸡、杨凌等次中心城市建设,让大西安都市区引领经济发展的正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从而摆脱之前西安一家独大,做强整个关中板块,加快全省经济的转型升级。

陕南依托丰富的生物、山水、矿藏资源,发挥现有基础、功能区划、发展潜力等优势,重点围绕有色、钢铁、装备、能源、生物制药、非金属材料、油气化工、绿色食品、蚕桑丝绸、旅游等优势产业,通过产业聚集和产业链条延伸,构建产业体系,打造十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链。同时,在汉中盆地、月河川道和商丹盆地,分属汉中、安康、商洛的三个大的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也正在形成。

正是在这样的产业布局下,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成了陕西经济的三驾马车,互为依存、竞相发展,全省经济呈现出全面、均衡、协调的发展新格局。

走城镇化 区域发展拓展新增长点

在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上,娄勤俭省长指出,在困难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一定要始终坚持这一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为经济增长添加新的有力支撑。

这个新的有力支撑,就是我省各地正在积极推进的新型城镇化。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薛健认为,星罗棋布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过去、现在、将来都是经济发展的主力方阵,是城市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中小城镇化,鼓励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继续实施好陕南、陕北避灾扶贫搬迁工程,进一步扩大重点示范镇范围,支持延安等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率先突破,打造大中小城市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以城镇化促进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人与自然结构的优化调整,释放巨大的内需潜能,对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至2015年,我省将加快推进35个重点示范镇,对列入重点示范镇名单的镇分年度给予每镇100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2013年至2017年,省级财政给予每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而2011年省政府确定的31个重点示范镇,由省级财政连续三年给予每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的政策,将延续执行两年。这些示范镇在陕北、关中、陕南板块中都有布局,建设这些示范镇对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无疑将具有重要作用。

力保传统优势产业、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这三点认识,我省经济在上升通道运行的基础仍然牢固,态势持续向好。正像省委书记赵正永所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勇于打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善用创新思维解决难题,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在加快建设“三个陕西”的征途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