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经验】以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陕西安康市汉滨区打好了三张牌
2021
03/01
16:40

投资3.38亿元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开建,申请国际农发基金贷款900万美元支持产业发展,引种南方甘蔗获得成功,推广“稻渔”模式,五里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连续获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等荣誉称号,安康市汉滨区用一项项务实举措,捧回一个个金字招牌。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关键在抓产业振兴,要把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产业为突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安康市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强调。

“延链+融合”

让农业产业效益倍增

走进五里工业集中区悠源食品公司魔芋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加工魔芋食品。原本一公斤只卖七八元的鲜魔芋在这里加工后售价可达80多元。而在汉滨区坝河镇伍湾村秦巴老崔粉条厂,采用当地红薯加工的粉条也是供不应求。

从甘蔗种植到蜜蔗酒生产线、从油茶种植到茶油生产线、从辣椒种植到辣椒酱生产线、从黄花菜种植到黄花菜生产线……汉滨区把产业链不断拉长,生产线如雨后春笋般投产。

农业大区如何向农业强区飞跃?汉滨区的回答是延伸产业链条,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向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要效益。过去,汉滨区农产品主要是卖“原”字号、初制产品,存在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近年来,汉滨区通过加大投入、严化标准、打造品牌战略等方式,大幅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制成品”身价大幅提升。依托位于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和五里工业集中区的产业集群优势,汉滨区按照“龙头企业入工业集中区、加工基地入农业园区、销售终端入安康城区”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汉滨区集中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该区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20个,其中省级8个、市级83个,农业园区实现年产值21.67亿元;到2025年,将建成产值过亿元的园区4个,产值过2000万元的园区40个,市级以上园区100个,其中航母型园区30个以上。

“绿色+科技”

释放可持续发展持久动能

一垄垄茶树一垄垄绿,采茶观光两相宜。

近年来,汉滨区在脱贫攻坚中把富硒茶叶产业作为优先方向,强势推广当地研发的优势新品种“陕茶一号”,“一湖五河九镇十园”的茶产业区域化布局已形成。

2020年,全区茶园面积达20.13万亩,产量7180吨,茶叶总产值达15.6亿元,富硒绿茶、红茶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茶叶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收了核桃摘猕猴桃,摘了猕猴桃挖魔芋,挖了魔芋割蜂蜜,现在的这片山地就像一个‘绿色银行’一样,一年四季都能‘取钱’。”中原镇马坪社区村民黄毕艳笑着说。位于汉滨区北山片区的中原镇大力发展绿色立体经济模式,既有效利用了山地空间,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肩负生态和发展“双重压力”的汉滨区,全力践行“两山”理论,培育绿色动能,使绿色、生态成为产业发展的鲜明注脚。

该区不断加大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应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园区农作物配方施肥率达100%。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两减”增效取得明显成效。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6%以上。

农产品的产量越来越高,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少,绿色的底色越来越亮。该区“双品一标”农产品15个;“瀛湖枇杷”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汉滨绿茶、汉滨红茶、汉滨香菇、汉滨大米、汉滨辣椒、汉滨猕猴桃6种农产品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新建设施蔬菜大棚采用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物联网技术,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

“带贫+增收”

1.95万户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

春节期间,早阳镇秦叶情农业开发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加紧在全自动灌装生产线上制作剁椒酱。“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全镇185户农户发展辣椒产业1200亩,每亩带来2000元以上的收入。

在晏坝镇田坝社区浩龙茶叶园区,64岁的元国安正忙着对茶园进行施肥管护。元国安说:“现在土地有租金,务工有薪金,入股还拿股金,跟着园区种茶,不仅脱了贫,还学会了种茶技术。”

汉滨区通过“四式八法”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跟着产业走,把全区1.95万户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

多重增收让群众稳定脱贫有了“保险”。汉滨区区长范传斌说,抓产业是打基础、稳增长、增后劲、利长远的头等大事,抓好产业发展,就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产业持续发展,关键在如何让群众抵御风险,增收获益。

为此,汉滨区不断在机制上下功夫。该区健全资金投入及奖励机制,累计使用涉农资金近21亿元用于产业发展,每个贫困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和互助资金协会,同时,出台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贫益贫经营主体,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带贫效果等分类给予奖补,激发扶贫产业发展动能。

健全产业技术服务及培训机制。汉滨区加快提升农民的产业发展能力,共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3850名,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实训基地,分产业、分层次、分岗位培训贫困群众3万余人。

健全产销衔接机制。汉滨区大力推广订单式产业扶贫模式,1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健全农产品定向直通机制,实现线上购买与线下流通的无缝衔接。据统计,通过政企携手、电商赋能、社会参与等方式,汉滨区去年累计实现消费额3.43亿元。(张承喜 周濬)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经验】以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陕西安康市汉滨区打好了三张牌》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