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
作为国家能源基地,高强度的资源开发使山西一度陷入资源日趋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困境。如何冲出困境,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山西省选择了循环经济作为突破口。“山西将加大资源型产业循环化力度,清醒认识潜力在循环、希望在循环、发展在循环,抓循环就是抓转型。”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强调, “到2015年,山西传统产业循环率将达90%。”
太原城市群作为山西的引擎发展区,同时也是国家批复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这个山西省中部以太原为中心的经济区域成为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一大主战场。
循环经济成必然选择
如今,山西省发展循环经济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11年底,全省资源综合利用率由2005年的不足20%提高到了50%左右。在此基础上,山西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源头减量。今年,山西将继续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4万吨、炼钢产能100万吨、水泥产能350万吨、焦化产能606万吨等。
太原城市群循环经济板块已经成为一大亮点,沿太原、榆次而成的循环经济走廊正在形成。这是以太原、榆次同城化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和工业集聚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为外层圈的大都市圈,包括19个县(市、区),人口791.6万人。
太原城市群以建设国家新能源服务中心、世界不锈钢和镁合金深加工基地、世界级煤机生产基地、华北和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为产业基础,正在努力打造集现代循环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循环经济集聚区和应用发展区。
试点城市先行探索
一边推动试点发展,一边总结经验教训、树立典型示范,是山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特色模式。按照“一市一园”、“一县一企”原则,山西省先后确定了120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通过试点带动,山西建立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
其中,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的样本意义尤为重大。2010年6月,太原、长治、晋城、运城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开始建设。目前,太原市已将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园区层面的“中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大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由点及面,在生产、建设、消费、流通等多个领域,全力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模式。
在山西美锦集团记者了解到,这家企业已实现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储煤场粉尘治理达标率100%,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100%,绿化面积达35%。
成果得来不易。为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太原市出台了《太原市建设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实施方案》,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全领域创建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在企业、产业、园区、社区四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和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发展。
如今,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已在以太原城市群为核心的试点区域落地生根,一批具有山西特色和产业特点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纷纷涌现。
向煤炭产业要绿色
满目蓝天绿松,挖煤不见煤、发电不冒烟,走在全国首个、山西省最大的产业链条规划最完整的煤炭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同煤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内,让人忘记了自己身处煤矿企业。在这里,精煤外运,筛分煤进入坑口电厂,洗中煤、末煤供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发电以及煤化工项目生产甲醇,煤矸石输送到煤矸石砖厂,坑口电厂排出的粉煤灰作为水泥厂的原料,采煤过程中采出的伴生物高岭岩作为高岭土加工厂的原料……各个生产环节环环紧扣,实现了废物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污染排放。
“煤炭行业作为山西第一支柱产业,循环率仅有53%,发展潜力巨大。”山西省统计局专家武鹏程说,尤其是煤炭回采率、资源就地转化率以及煤层气、煤矸石的回收利用程度较低,直接拉低了煤炭产业的循环率。
看到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巨大潜力,山西不断加快相关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推广,近年来,在煤炭伴生矿物利用、清洁生产及环境友好等领域均取得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出了焦化废水处理、煤矸石煅烧氧化铝应用等一系列应用技术。
除了煤炭产业,山西大部分的传统产业都具有副产品多、可利用价值高、产业关联性高的特性,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目前,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特色模式已初步形成。”山西省发改委主任王赋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