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主动出击转型升级西安开发区争做产业升级先行者
2013
07/18
13:24

“全力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这是今年6月省长娄勤俭在省政府国际高级经济顾问会议第七届会议上演讲的主题。他提出,在保持陕西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要深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全力打造陕西经济的升级版。

那么,作为西安乃至陕西经济发展的先锋官,作为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之重要引擎的西安各大开发区,在“全力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中将承担起什么样的角色?在此过程中如何进行转型和升级,并成为陕西经济升级的“测试版”?他们又有哪些华丽的转型?记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探析。

高新区、航天基地

高端战略谋先机新兴产业促升级

在娄勤俭的演讲中,开篇即提到按照大调整、大协作、大循环的思路,着力培育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一批新的支柱产业。“目前我们省的经济总量上去了,但是经济结构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西安石油大学教授、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曾昭宁说。

近些年,陕西的经济总量在高速增长,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44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840亿元,增速位次在全国提升到第16位。

但是陕西如果长期依靠能源等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到一定程度经济增长就要下滑。

因此,就很有必要按照大调整、大协作、大循环的思路,着力培育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对陕西的经济进行升级。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进行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在新的科技水平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在西安,以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主要集中在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高新区目前正在紧张建设当中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

曾昭宁说,三星项目不仅能够让市场主动的淘汰一些与三星项目不匹配的产业项目,同时也能够带动和服务一些与之匹配的产业项目。这也是高新区在发展20多年后,产业发展上的一次重要转变,是用高技术来改变传统产业结构,这当然是经济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因此今后要促进“三星效应”持续发酵,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另外一个路径就是发展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了。作为与互联网、移动通信并称为世界上三大IT产业的卫星导航业,预计到2020年前后其中国市场规模可以达到5000亿人民币左右。可喜的是,以“北斗”为主的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已经在航天基地提早布局,仅在2013年新建和续建卫星应用产业项目就达15个。建成后,预计年产值高达210亿元。同时整个“北斗”还将为我省带来众多的上下游产业发展机遇,带来了就业、税收等多项利好。

浐灞生态区、航空基地

提高产业承载力真正实现理念升级

“开发区是很好的产业载体,因此开发区要形成产业集群化,服务专业化,让主导产业占大部分,避免同质化竞争,围绕现代产业发展,进行低碳环保的智能升级,优化生产力布局,才能不断提高产业承载能力。”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表示。

以航空基地为例,去年8月,航空基地4万吨大型模锻液压机一次锻造成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缸模锻液压机。该项目投产后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航空模锻件的研制和生产水平,是我国“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的典范工程。

在主导产业及定位都十分清晰的开发区的平台内,如何优化生产力布局、调高产业承载能力目前也已成为众多开发区积极应对和需要改变的地方。“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应是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学研用,形成共振,同步创新。”吴刚说。

在开发区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政府或管委会也应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6月中旬,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入区企业及群众,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审批事项由去年的51项减至49项,审批事项的承诺办理时限较法定办理时限缩短了64%,审批环节减少了6个;逐步推行“即办制”,即办环节由“无”增至35个。

此外,浐灞生态区政务大厅为入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材料筹备、全程代办协办有关手续,以加快报批进度。同时将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印制成办事须知,公开对外兑现服务。目前已先后为十余家入区项目提供了各类手续代办服务。

生态区还建立了市、区二级政务联动服务机制,推行联审代办服务。积极对接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行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市区联审代办服务,形成“一站受理、全程服务”的审批服务新机制。据浐灞生态区政务大厅负责人介绍,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优化了区内的服务布局,提升了园区的产业承载力,让更多的企业有意向来这里兴业投资。

西安综保区、高新综保区

加快开放步伐高举外向经济大旗

2011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十二五”完成进出口总值1000亿美元以上,引进外资185亿美元、内资2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外向度进入全国前20名的经济发展目标,西安市要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吴刚认为,对于陕西经济的领头羊西安来说,这一重担非“五区一港两基地”莫属。从上世纪90年代初西高新、经开区的起步到现在的沣东新城,开发区的发展不过20年时间,但就是这短短的20年,大西安的版图已逐渐清晰、规模不断扩大,开发区辐射带动各类产业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布局更加完整。

资料显示,2012年1-11月,西安市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8.5亿元,占全市的4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6亿元,占全市的40.4%。而另一数据则显示出国际港务区作为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主阵地的重要性。据统计,从封关运行截至今年4月19日,西安综合保税区(1期)已实现通关业务2449宗,进出口贸易额约76899万美元。其中,2013年已实现通关业务300宗,进出口贸易额13776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5.81%。

而目前,西安综合保税区、高新综合保税区已经通过省上的联合验收,10月份有望通过国家十部委的联合验收,届时,西安乃至陕西的外向型经济将更加的便利、更加的繁荣。

一系列的措施、变化,无不彰显着西安众多开发区对转型升级的渴望,因为毫无疑问,西安各开发区俨然正成为陕西经济升级的测试版和晴雨表。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