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2 08:13:47 来源:宝鸡日报
法士特生产一线。
吉利汽车生产现场。
在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处处都能感受到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多年来积蓄的“开放气质”推动着其不断自我更新,经济发展要素自由流动,让潜力变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点布局,躬身耕耘。宝鸡市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绿色发展三大战略,推动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高端装备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突破,加速高铁新城、科技新城、综合保税区“三个经济板块”开发建设,全区经济社会稳中有进、持续向好。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3.76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75亿元,同比增长15.5%。
无论是架构平台、完善功能,还是创新体系建设、营造丰富的生态环境,高新区正从不同维度,推进着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功能区建设加速“筑巢引凤”步伐
高铁新城是近年来宝鸡市高新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亮点区域,这片因人流、物流、信息流而快速运转的新城,近日又迎来“高光时刻”。7月4日,马营镇永清村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签约启动,项目占地约700亩,总投资达70亿元,此次开发,被誉为一场“退二进三”的生动实践,把过去永清村里中低端的工业项目迁到新的工业园区去,进行高标准正规化发展,而在原址上,打造生活、文化、时尚气息浓厚的新的功能样板区,为高铁新城增添丰富内涵。
重产业轻人居环境,招不来品质企业,因为人人都向往高品质的生活区域,没有好的环境,区域发展的后劲就不足。高新区把区域功能的完善建设视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科技新城就在此理念上,不断“生长”。其项目紧扣“一轴两翼两区”战略布局,在“一轴”深化与清华启迪战略合作,总投资50亿元、占地700亩的启迪(宝鸡)科技城签约落地,人才公寓、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伐鱼河文化公园东区已进场施工。
6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学宝鸡基础教育园区和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学校项目签约,为宝鸡高新区的“筑巢引凤”计划又加持了“教育的功能”。西交大宝鸡基础教育园区项目,总投资60亿元,占地1000亩,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标准,重点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宝鸡高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配套建设精装公寓、绿色文教住宅小区、健康颐养公寓、商业服务设施;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学校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40亩,重点建设设置36个教学班的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12个教学班的幼儿园,将实现宝职院雄厚师范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百年凤师优良传统文脉的传承拓展。
这些项目的引进落地,将使宝鸡市高新区集教育、生活、休闲于一体的产城融合步伐进一步加速,并引领宝鸡教育往高品质、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产业创新培育“硬核”实力
中铁电气化局高铁电气公司是我国生产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及供电金具的头部企业,在行业发展上具有话语权。今年该企业又有“惊艳之笔”。他们研制生产的4800套“简统化”接触网悬挂系统在江苏盐通高铁建设一线进行全线安装应用,这标志着中国标准高铁装备在自主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据了解,一直以来,国内高铁接触网悬挂系统普遍使用多国、多制式腕臂结构,其构成零部件多、连接结构复杂,在生产铸造和安装施工中,会造成定位空间安全裕度小、配合紧固不牢的问题。
高铁电气公司研制的“简统化”接触网悬挂系统,将整体结构进行重组,统一了技术参数,简化了装备结构,减少了零部件种类,提高了关键零部件服役周期。与原装置相比,在满足高铁供电系统运行要求的同时,还将大大提升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工作效率,为统一标准装备、智能识别零部件故障提供了基础。这项技术一旦铺开,将具有行业颠覆性。
像这样的产业“硬核项目”在高新区并不鲜见。随着国家电投海阳核电1号机组首次大修结束,由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生产的三代核电核级锆材正式入堆服役,这意味着通过企业的努力,改写了我国长期以来核级锆材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现在,海阳核电C103、C203换料用核级锆材正在如火如荼地生产当中,企业正向世界一流锆材服务商目标迈进。
产业兴,是宝鸡市高新区发展的要义,经过多年培育,高新区的创新环境正在发生质的突破,这得益于创新体系的建立。今年以来,高新区聚集双创要素,完善服务链条,与陕西启迪有限公司签约建设启迪(宝鸡)科技城;引进支持西北有色院汉唐分析检测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陕西亿创钛锆检测有限公司打造区域性创新服务中心;引进包含财务、法律、技术转移、金融、检测、研发、知识产权、行业组织等约200户专业机构的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
政府推动、企业联动、要素驱动,促进了科技之花不断绽放:陕西银河消防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的“城市火灾消防救援关键技术”等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省智能纺织装备研究院”完成共建,宝钛集团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强强联合开展高强高韧钛合金研制。今年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0户,完成技术交易额6.2亿元;专利申请量500余件,发明申请162件。
开放的保税区展开“双翼”等风来
近日,宝鸡综合保税区内,第一家投产的企业宝鸡怡泰昌纺织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将一件件刺绣工艺品、高档床上用品整理打包,准备发往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保税区最适合我们这些‘一头在外’或‘两头在外’的企业。”企业负责人说。
自综合保税区获批后,宝鸡高新区积极向企业宣传《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的21项具体措施和综合保税区特殊功能政策,开展精准招商推介。截至目前,已有17家企业正式签约入驻综合保税区,涉及断路器、3D打印钛材、航空与电子材料、纺织及体育用品、食品的研发生产,电子电器与轻工业,农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以及冷链仓储、国际物流等多个领域。待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进出口额约12亿元人民币。好事接踵而来,近日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项目又落户保税区,将围绕“保税加工、保税仓储物流、融资租赁、技术协同创新”等内容,积极引进德国“隐形冠军”“小巨人”类生产企业和先进技术、设备,与宝鸡工业制造形成协作联动,推动宝鸡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保税区主干道路绿化和电缆通道、天然气管网建设基本完成,保税仓库、标准化厂房、配套公寓楼建成,隔离围网及次卡口、口岸作业区、园区照明等项目加快推进。可以说,宝鸡高新区正以保税区为连接沟通世界的新平台,汇聚各种资源要素,力争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