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陕西举行《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
2020
07/02
08:02

6月4日,陕西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请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赵怀斌,省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处长王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张竞怡: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对我省提出了“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帮助大家准确理解这些政策举措,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怀斌先生,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处长王军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

下面,首先请赵怀斌副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赵怀斌: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的热情关注和充分报道。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多次组织会议研究讨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关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必将对做好新时代我省科技创新工作产生有力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下面,我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作以简要介绍。

一、出台背景

《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中央有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4月20日-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考察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推出了一批新的政策举措。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攻坚举措,把总书记的指示、中央的部署转化为推动陕西发展的实际成效。

二是形势有新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从微观到宏观各层次各领域的技术都在加速突破,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不断融合,新兴技术加速迭代,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正在对全球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方式、伦理规范、治理规则等产生深刻影响,正在引发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陕西科技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三是改革有新需求。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四抓一转”总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先后出台“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陕九条”等政策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但是客观分析,目前我省仍然存在企业创新活力不足、高新区整体实力不强、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突出问题,一些制约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和科研成果转化有效性的深层次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形势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迫切需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潜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四是省上有新部署。5月29日,我省与国家科技部举行部省会商,双方商谈提出,要进一步深化陕西创新型省份建设,助推陕西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探索路径。和平书记多次强调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原始创新、产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加强军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创新发展,提升产学研用一体化水平。国中省长多次对科技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全面提高创新供给能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全面创新。

二、起草过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自2019年年初着手调研起草,历经一年时间。

一是深入开展调研。先后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科技创新工作问卷调查、省内省外专题调研、在网上设立“众筹科技”意见箱等多种方式,梳理凝炼当前科技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先后组织召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区及科技管理部门等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20余场调研座谈会,4次征求省级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理思路、议对策、谋共识。

三是反复修改完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起草工作,梁桂常务副省长多次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并批示,赵刚副省长多次组织讨论修改,先后数易其稿、反复完善,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于4月24日以两办名义正式印发。

三、主要内容

《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共九部分38条。第1部分,重点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2-6部分,聚焦重点问题提出改革举措;第7-9部分,突出人才供给、体制改革和政策保障。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领导、加强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监测考评等3条措施。

二是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针对当前我省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企业创新活力偏弱、企业发展规模偏小等问题,文件提出:加大企业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支持力度。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帮助企业解决发展技术瓶颈。加大中小型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奖励补贴。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基础上,按上一年度新增研发投入的8%给予后补助奖励,单个企业每年奖补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省上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补贴;将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纳入市县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指标体系。持续优化省属国有企业创新发展考核与激励制度。将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等指标纳入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研发费用视同净利润加回。推动科技型企业实施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的核心骨干人员实施奖励。设立省属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基金。国有资本预算每年列支2亿元,推动省属国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民营企业承担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活动,支持民营高科技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建立“绿色服务通道”。对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给予奖励支持。

三是加快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针对我省高新区数量偏少、分布不均、实力偏弱、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创建省级高新区。按照综合型、特色型分类设定省级高新区建设“门槛”标准、条件。支持省级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对新认定的连续支持三年,每年给予不低于3000万元支持。建立省、市、县和高新区多级联动机制。统筹部署创新资源。建立鼓励清单和禁止清单。完善支持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配套政策。优先保障土地供应,下放科研管理自主权、中层干部任免权、高端人才引进权,探索建立互派干部机制。聚焦高新区“高”和“新”两个维度,建立高新区动态监测评价考核制度。

四是积极打造双创“升级版”。着眼推动各类孵化载体“量”“质”双升,加快培育新动能,文件提出:加强孵化载体绩效评估考核。分类设立“孵化成果排行榜”,对评估优秀的给予10-30万元的补贴奖励。推动孵化载体多元发展。省级孵化器给予20-50万元后补助支持,省级众创空间给予不超过30万元后补助支持,示范众创空间给予50-100万元补贴,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给予50万元奖励。加快培育发展创投风投机构。设立“创投风投机构排行榜”,对评估认定优秀的给予奖励补贴。加大创新创业政策激励。构建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符合条件的孵化机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激励政策。

五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着眼发挥我省作为军工大省的资源优势,文件提出:着力推进军工单位科研生产潜能在陕释放。配合、支持中央在陕军工单位改制重组、创新发展。用好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技术成果转化等的投资力度。支持建设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平台。具备条件的,优先纳入“1155”工程支持范围。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专业人才的培训和队伍培养。

六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转化机制不畅、就地转化率不高等问题,文件提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按照“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模式,设立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门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进一步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等事项,不需再报财政部门审批或者备案。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鼓励和支持企业吸纳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吸纳境内技术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直接股权投资获得国家、省科技奖励的成果就地转化的项目。

七是加强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激励。围绕增强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文件提出:加快建设产业发展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加大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扩大省人才专项资金规模。全面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实行清单式管理和年薪制。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持续优化重才爱才用才的社会环境。

八是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本着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文件提出: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化科技管理部门工作机制改革。试点科技项目常年受理、即时评审制度。完善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科技项目制度。深化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进一步扩大财政科研经费后补助范围,针对关键节点实行“里程碑”式管理,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激发科研机构创新活力。提高转制科研院所为行业提供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的能力。完善科研机构评价指标体系。赋予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加强对一线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和授奖比例。

九是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保障。文件提出建立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等3条措施。重点是通过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的联动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着力解决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到2025年,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财政投入达20亿元、设立子基金突破30支,全省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总规模突破200亿元。

四、主要特点

在组织有关专家讨论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具有“实”“大”“多”“广”“严”5个特点。

一是政策措施实。38条举措均是针对当前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针对性破解方法,多数条款明确了具体的任务、支持的方式、改革的方向,便于操作实施。

二是奖励力度大。38条举措直接涉及奖励条款的有18条。有些政策的奖励力度在全国居前,比如文件提出,对新认定的国家高新区,省上连续三年给予支持,每年给予不低于3000万元。

三是创新举措多。本文件中有10余条款20余项举措,在全国属首倡或首创。比如文件提出,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基础上,对新增研发投入再给予后补助奖励,可以说是“普惠+奖励”;按照“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模式,设立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门机构;设立“孵化成果排行榜”,实行科研项目里程碑式管理等举措,在全国范围都具有前瞻性。

四是受益范围广。本文件支持和奖励的对象,既涉及党委政府,又涉及各类创新主体和广大科研人员;既涉及企业,又涉及高校、科研院所;既涉及省属国家企业,又涉及中小型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

五是监测考评严。本文件突出加大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监测考评,设立了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指标、“孵化成果排行榜”、“创投风投机构排行榜”等,加大了对企业、高新区、孵化载体发展的考核评估。

五、落实措施

该文件涉及面广,需要协同配合的部门多。为推动该文件出台后能够落实落地,我们将采取:

一是开展政策宣讲。我们将采取组建政策宣讲指导组、举办政策解读报告会、印制政策宣讲提纲、利用手机“APP”等方式,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扩大全社会对政策的知晓度。

二是加强监测考评。省上设立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指标,纳入全省目标责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进一步加大对各设区市、省级有关部门的考核。

三是完善实施细则。文件要求,各市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省级有关部门在本措施出台后及时制定工作方案。

四是积极开展试点。文件明确,对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采取试点的方式进一步探索。比如,我们在落实“探索建立国家、省级高新区与科技管理部门之间互派干部机制”和“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等条款时,会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逐步推进。

最后,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多关注、多宣传、多支持我省科技创新工作。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一定能够迈出更大步伐、走在全国前列,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的殷切希望。

谢谢大家!

张竞怡:

感谢赵厅长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陕西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日报社记者。文件中提出比较明确的目标,设定的发展目标有什么意义?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处长王军:

文件提出到2025年实现5大发展目标。即: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10位,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全国排名保持在前7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年增幅不低于20%、总量突破10000家,全省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8%。

五项指标中有两项涉及经济指标,这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战略支撑”精神的自我要求和行动体现。

从目前我省的实际来看,五项指标中有两项目标实现起来还有一定难度,比如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0000家,目前我省只有4371家;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8%,目前我省还不足13%。我们在看到压力和挑战的同时,更应该看到目前我省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特别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精神要求,我们对完成目标还是充满信心。

三秦都市报记者: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报记者。贯彻落实《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受益的效果是什么?

王军:

主要体现在:管理流程更简、服务体系更全、创新环境更优等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流程更简。该文件进一步扩大后补助奖励范围,评估后直接给予奖励补贴,无需申报、无需验收;进一步加在授权力度,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等事项,不需再报财政部门审批或者备案;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极大提升科研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支配权限。

二是服务体系更全。该文件提出构建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等举措,将有利于促进双创活动开展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创新环境更优。该文件突出强调,优化重才爱才社会环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治理水平,落实三项机制等措施,将进一步优化我省的科技创新环境和生态,有利于充分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和广大科研人员的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中国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日报记者。本文件隐含科技管理理念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赵怀斌:

一是在资源配置上,推动分散配置向统筹配置转变。文件强调,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会商协同机制,建立省、市、县及高新区联动机制,加强人才、项目、资金、平台统筹配置,逐步推行横向全要素、纵向全链条统筹配置创新资源方式。

二是在支持方式上,推动事前投入向事后补助转变。更加注重结果导向,通过评估、考核、监测等方式,加大后补助支持力度。

三是在科技管理上,推动常规评价向动态监测转变。文件强调,重大项目要针对关键节点实行“里程碑”式管理,孵化载体建设要进行滚动支持,通过动态监测考评,及时掌握平台运行和项目实施情况,推动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实施。

四是在政策实施上,推动统一标准向分类施策转变。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实行不同政策,针对不同载体给予不同奖励,针对不同人才进行分类评价。

五是在体制机制上,推动统管过死向放权赋能转变。文件提出,进一步向高新区下放科研管理自主权、中层干部任免权、高端人才引进权;办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等事项,不需再报财政部门审批或者备案;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全面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等政策措施,真正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做到应放尽放、能放尽放,最大限度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张竞怡:

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会后与省科技厅联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