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陕西延安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走出产业扶贫新路径
2020
06/04
09:35

延安市乾坤湾镇苏丰村,一片片果园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曾经大部分土地都属于撂荒状态,现如今,苹果树、桃树、樱桃树、葡萄……栽种的整整齐齐,几十名工人正有序的干着当季的农活。是什么点燃了农民的耕种热情,让撂荒的土地再现生机?

原来,这里是延安合力团所属陕西延安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扶贫公司)在延川万亩苹果园产业扶贫项目之一的苏丰村千亩果园基地。近年来,在通过扶贫公司首创的“2+1”扶贫新机制和“三金三有”的政策扶持下,苏丰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1”新机制保证产业扶贫落到实处

延长油田丰源实业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兼扶贫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刘晓东介绍,延长石油作为团长单位,由于大部分员工都是搞工业出身,因此,在集团党委提出的“专业公司做专业事”这一智力支持下,扶贫公司建立了“2+1”(2个专业公司:扶贫公司与陕果集团+1个村党支部)扶贫工作联动机制。比如,在苏丰村,扶贫公司通过资金注入、后期监管,由陕果延川公司苏丰农场负责运营,并联合村党支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扶贫公司的优势在于管理,而陕果集团有专家、有技术,再通过和村党支部的有效沟通,就能保证产业扶贫效果落到实处。”刘晓东说。

65岁的王军是苏丰村的贫困户之一,以前,养活一家5口人的重担基本都落在了他身上,生活举步维艰,自从千亩果园基地开始建设以来,王军一年到头只需要在家门口干干农活,日子现在是蒸蒸日上。

“还是党的政策好!多亏了咱们扶贫公司,原来我一年收入也就几千元,自从扶贫公司的项目扎根我们村,每天干活就能收入120元,还管三顿饭,加上土地流转一年的租金,光去年我一个人的收入都有3万多元,日子现在美着哩!”老王头谈起现如今的生活是喜不自禁。

苏丰村村支书郝卫斌告诉记者,扶贫公司和村党支部一开始沟通时就保证一定让村民不吃亏,然后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让村民把土地拿出来由村集体统一进行流转。经过两年的努力,2018年和2019年已经给贫困户和村民发工资和分红近100万元,现在苏丰村已经成为周边村子羡慕的“明星村”,产业扶贫带动作用也已凸显。

“三金三有”激活产业扶贫内生动力

为了实现脱贫不返贫,改“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针对延安当地具体情况,扶贫公司探索出了 “三金三有”相结合的办法,目前已经取得良好效果。

刘晓东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三金三有”是扶贫公司探索出的一条“股金、租金、薪金”摘穷帽,“有技术、有平台、有产业”拔穷根的新路子。通过村集体入股,村民可以拿到土地流转的租金、干活的薪金,这一模式已经在扶贫公司包括苏丰村在内的所有产业扶贫项目上落地生根,也使得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公司现有平台培养出有技术、有产业的新型农民。

随着苹果园的规模化建设,工作量越来越多,专业化服务团队应运而生。苏丰村贫困户郝俊福组织成立了苹果园建设专业服务队。他们由8人组成,几个农场哪里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2018年,郝俊福把土地流转给陕果延川公司后,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从栽树开始他就跟着学,很快掌握了挖坑、栽树、棚膜、剪枝、梳果、拉枝等技术,也得到公司的认可。2019年他向公司领导提出实行承包制,根据工作量大小,说定价格,他负责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领导同意后,他组织7名妇女,成立了苹果园服务专业团队,按农场要求完成各种工作。苏丰农场场长何长江说,这支队伍很能应急,哪里活紧他们上哪里,速度快,质量好,大家放心。

郝俊福说:“虽然很累,但大家很高兴,因为不但挣到了钱,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专业技术,我们已经开始准备在自家地里种果树培养自己的产业。”

刘晓东表示,苏丰村只是扶贫公司在延川、延长、宜川打造的万亩果园产业扶贫项目的一个缩影,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产业扶贫上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下一步,助力延长县万亩果园建设的3000万元资金即将到位,扶贫公司将在延长石油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千方百计为贫困户建产业,创平台,帮助其摘贫帽,拔穷根,为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国企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