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全球产业链受阻,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此情况之下,党中央精准施治,提出了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的三个目标。紧抓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发面临的难题,努力推动生活生产秩序的全面恢复,就需要科学施策,通堵点、接断点、破难点,全力跑出中国经济“加速度”。
畅通产业循环,就需要适应发展常态。疫情对于各行各业的冲击明显,但危与机是相辅相成的。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无人配送、线上办公、网络教学这些零接触产业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让我们看到了产业未来发展蕴含的巨大潜力。适应新的产业发展常态,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当下经济形势作出研判分析,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主动对接帮助受影响较大的传统产业转型,培育出新的产业来摆脱当下的困境。
畅通市场循环,就需要提升消费信心。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发展中的擎天柱。提升市场消费信心,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减少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并且,进一步推动地方稳发展、稳就业措施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各地官员网络带货卖特产,山东铁路部门升级淄博至泰山“网红慢火车”都是为了进一步刺激内需,促进全面复工、复市,实现供需的平稳发展。
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就需要推动交通发展。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交通行业的发展,让全国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显得尤为重要。以铁路运输为例,4月10日经过适时调图,全国铁路旅客列车达到4970.5对,较现图增加130.5对,客运有增加,运能有释放。同时,全国开行的81对慢火车,激活了贫困地区发展的一池春水,推动了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带动贫困人民跑出脱贫致富“加速度”,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为全面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运力支撑。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坚持贯彻党中央的号召,努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需要各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守土尽责。以不获全胜不言成功的拼劲,努力做好经济发展的时代考卷。“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只要坚定信心,在疫情防控中化危为机,就能让中国经济踏浪前行,迎来新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