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西安高新区庞光街道炉丹村 :“大棚经济”催生致富花
2020
04/22
07:15

春季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节。午后,西安高新区庞光街道炉丹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杨建民来到村口新建的40亩蔬菜大棚内。看到刚播种的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苗盛叶青、长势喜人,想到村民们又能多一笔收入,杨建民不禁露出了笑容。

2016年,炉丹村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但如何才能实现持续增收,让村民脱贫不返贫?杨建民一直在探索着。近年来,在西安高新区的帮扶下,杨建民带领村民建合作社、建光伏发电项目、种蔬菜、建大棚,帮助不少贫困户走上产业致富的路子,过上了有希望、有奔头的新生活。

炉丹村现有建档立卡户53户共157人。其中,自主发展产业6户,享受1万元产业补助资金,17户建档立卡户连续三年享受1000元收益金,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截至目前,村内还有7户未脱贫。

硕果累累的脱贫成果,离不开西安高新区的扶持,也离不开杨建民的辛苦付出。自2015年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杨建民秉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想法,先后干成了不少好事实事。

“上任后,我就四处奔波考察,了解比对周边各村的产业模式后,萌生了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想法。”杨建民说,在四处筹集资金后,2018年村合作社正式成立,炉丹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杨建民通过引进政策资金支持,带领村民建成36k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杨建民的协调下,总投资25.2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落地炉丹村,并于2018年9月建成投用。2019年全年,该项目共产生2.2万元收益。本着奖勤罚懒的原则,杨建民将项目收益一部分用于奖补贫困户,一部分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着群众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8年6月,西安高新区托管庞光街道等10个镇街,乘区域全面发展的东风,炉丹村迈入产业脱贫的快车道。2019年,根据高新区及庞光街道的扶贫政策,杨建民与村民商量后,决定尝试建大棚、种蔬菜这个新办法。

“农民的特长就是种粮食种菜。”杨建民说,在村内建大棚,让大家在家门口就有工作,这办法再合适不过了。说干就干,他迅速联系庞光街办、高新区农水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寻求政策支持和帮助。

杨建民的想法得到西安高新区、庞光街办的大力支持。在提供政策资金的同时,高新区农水局、驻村扶贫队在大棚建设、种苗、管理等多方面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同时积极联系高新区内各企业、学校,拓宽销售蔬菜渠道,帮助炉丹村打造出一条种、产、销的全产业链。

2019年年底,炉丹村建成蔬菜大棚8座。与此同时,高新区还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发展模式。于2019年9月促成炉丹村合作社和陕西户户通智慧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的签约,高新区首个产业扶贫订单种植项目落了地。

该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带动村民统一规划种植,并提供技术指导、规范管理,最终按时收购。签约后,炉丹村种植的蔬菜等农产品(6.890,0.21,3.14%)在户户通公司的帮助下登上全国各大电商平台,全面开启订单种植项目,并从此发展出一条以蔬菜种植为主的“产加销”链条。

疫情防控期间,在高新区支持下,杨建民紧抓高新区出台的疫情防控系列政策,利用村集体的70亩闲置土地新建蔬菜大棚,不仅为防疫期间的农产品供给提供保障,也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炉丹村70亩蔬菜大棚基地已建成40亩,建成大棚48栋,种植叶类蔬菜20亩,吸纳本村贫困劳动力就业。70亩蔬菜基地完全建成后,预计可吸纳本村贫困劳动力60余人,向市场供应新鲜蔬菜200余吨,产值60余万元。

为帮助炉丹村打开销售渠道,高新区联系盒马鲜生、珍佰粮等企业与炉丹村蔬菜基地达成定向采购协议,积极协调蔬菜定点直销居民小区。“第一批蔬菜已经上市售空了。”杨建民告诉记者,“销路打开后,蔬菜根本就不愁卖。”

值得一提的是,炉丹村的70亩蔬菜大棚还采用贫困户认领责任棚的方式,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与集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杨建民介绍,一名贫困劳动力可认领一个蔬菜大棚,负责棚内除草、清洁、浇水等基础性农活,待蔬菜上市销售后再给贫困户分红。截至目前,炉丹村已有17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我是五保户,国家一个月给700块钱,现在给村里大棚基地看门,一个月能多赚900块钱,还有我认领的责任棚,到年底还能参与分红。”炉丹村村民王德朝告诉记者,自己有了工作成股东,看着收入不断增加,他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满满。

“蔬菜基地的建成,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也为我们指明了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方向。”杨建民开心地说,看到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大家都有了脱贫的信心与决心,相信在党的引领下,在高新区的支持下,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