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基建”,瞄准发展潜力。近段时间,“新基建”成了热词。不到一个月里,中央重要会议连续部署新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数字化支撑下的“新基建”在教育、办公、医疗、运输、餐饮等各个行业产生了“需求风暴”,各地依托大数据运行和分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提前预判,助力疫情精准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新基建”释放内需力量不断倒逼相关行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助跑”数字经济发展。
新基建带来的转危为机,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民战“疫”,这样的情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发展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危机重重。要发展,就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必须要找到转危为机的突破口。据阿里巴巴旗下智能移动办公平台钉钉的统计,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2亿上班族在线开工,预计有5000万学生通过钉钉在线课堂学习。这是一个缩影,在数字化的有力支撑下,天猫超市、健康码、阿里健康、淘宝直播、菜鸟配送……就这样,数字化不断激发新能量,新基建带来新动能,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必然趋势。
新基建形成的叠加效应,不断强健数字经济筋骨。疫情面前,不分你我,凝聚有利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为战“疫”带来胜利。发展面前,所有力量叠加,才能带来经济发展的提升。阿里云联合支付宝、钉钉推出了免费的智能社区疫情防控小程序,发挥高效,精准的特点,让企业救灾抗疫出现了新模式。诸多电商企业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开拓货源、优化库存,在弥合供需方面贡献力量,自身也摆脱空间限制,为疫情期间开张难、经营难问题提供解决新思路。就这样,新基建利用其灵活性以及技术驱动能力,不断统筹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地为数字经济强筋炼骨。
新基建影响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抗力。此次疫情造成的“空间分割”,无疑对传统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这也倒逼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日趋融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二。由此可见,新模式与新业态的不断变化,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新基建在不断提升着数字经济的抵抗力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行业结构的模式。
万丈高楼平地起。相信,只要牢牢抓住数字化带来的重大利好,充分凝聚起新基建的蓬勃力量,倒逼相关行业发展结构的转型升级,当数字经济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的时候,必将会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带来更加绚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