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农业部的精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各级农业部门上下协调,紧密配合,根据农业部《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部署,按照“确保质量、确保进度、确保服务、确保成效”要求,明确方向、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
陕西是一个农业省份,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苹果、猕猴桃、大枣、马铃薯等,其种植面积、产量、质量、销量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已经成为区域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农产品产后损失十分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业效益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后初加工大部分由一家一户完成,但多数农民没有条件应用新技术,没有力量建设新设施,只能依靠传统、简单的加工方法,所以产后损失大难以避免。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实施,对改善陕西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为贯彻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有关政策,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确保项目设施建设质量和成效,促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工作深入开展,陕西省农业厅成立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牵头负责项目的管理与协调工作,并由主管厅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农业厅产业化处主要负责同志、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负责人,以及果品、蔬菜贮藏及干制领域的专家等。同时,各项目实施县区也成立了由农业局、财政局、农技部门、经发局、国土资源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落实项目及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自2012年5月起,陕西省陆续召开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动员会、中期督查会等,就全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组织落实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强化落实,努力把补助项目建成样板工程、良心工程、放心工程、实用工程。各项目实施县区也先后召开项目实施动员会,参加人数总计达5000多人次。为了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项目领导小组认真做好项目的日常监管和督查,不定期地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现场指导36批次,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80多件次。通过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在陕西省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方向,理清项目建设工作思路
依据陕西省优势特色产业布局,省农业厅、财政厅共同制定了《陕西省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该方案涉及项目实施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及要求、基本原则、实施办法、项目技术支撑、保障措施等内容,并及时印发各有关县区农业(果业)局。各县区踊跃申报项目,农户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最终根据陕西省农产品分布的区域性和各县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以及保证项目实施区域达到“以点带面,普及提升”的原则,确定以渭北旱原白水县建设苹果贮藏设施为主,以秦岭北麓地区周至县建设猕猴桃贮藏设施为主,以陕北佳县建设大枣烘干设施为主,以陕北绥德县建设马铃薯贮藏窖为主,以大中城市周边地区泾阳县建设蔬菜贮藏设施为主的项目实施方案。
三、强化措施,确保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一)加强技术服务
项目组成立了以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为主、陕西科技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参加的省级技术指导专家组。以技术指导专家为核心,省上指导各项目实施县区成立了以农技站为技术服务的基层组织,强化项目的技术服务力量。同时,省县两级共同编写了技术培训指导教材,保证项目实施户每户一册,全力推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此外,按照农业部的要求,依据项目实施地农产品贮藏种类,结合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多年的农产品贮藏和烘干的经验及技术指导专家组的实际调研结果,确定了陕西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属地化设计图,确保了项目设施的实用性。
(二)加强培训指导
项目省级技术指导专家组先后在陕北、关中、陕南等18个项目实施县区联合或分头进行了专项技术培训28场次,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次。培训采取理论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讲授与操作示范,使农户对初加工设施会建、会用、会管、会维护。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技术问题,专家们用工艺参数及理论方法来引导、培训农户解决;对部分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农户,组织他们到建好的示范点进行集中观摩,并现场解答农户技术难题。
(三)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陕西农业网、陕西农产品加工网及简报等多种形式,向农户宣传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相关信息,提高农户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定期的印发简报和利用网络通报项目实施进展及项目实施的经验,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高速、高效。
(四)加强监督管理
省、县项目领导小组以“申请建设—现场核实—批准实施—验收合格—资金兑付”为基本流程,按照《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精神,对工程的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了建设设施质量。各有关县区项目的监管,由项目领导小组抽调若干同志组成工程监管工作组,每一建设工地设1名项目监督员,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确保工程如期顺利完成。各项目实施县区大多都聘请4名左右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工地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省级项目领导小组也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项目实施县区工程质量、进度等进行不定期督查。同时,各级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农业部和财政部对项目资金使用的要求,加大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抽查、自查力度,到目前为至未发现一例违规事件。
四、注重成效,充分发挥项目潜力
目前,陕西省依托项目的实施,新建组装式冷藏库423座、马铃薯窖449座、多功能烘干窑135座,农产品产地冷藏量增加了4.1万吨,大枣烘干量增加了8100吨,马铃薯贮存量增加了2.2万吨,预计新增产值将达到21亿元,项目设施投入资金超过1.7亿元,带动相关的资金投入超过10亿元;新增就业42万人。
项目的实施,平衡了农产品季节性的供需矛盾,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关中周至县是猕猴桃优生区,猕猴桃的栽培和保鲜贮藏是县域主导产业,项目的实施使该县新增猕猴桃贮藏量2800吨。由于贮藏量增大,猕猴桃产地售价相比去年翻了一番,促进了产业的稳定发展。同时,由于加强了技术服务和培训,猕猴桃贮藏技术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项目的实施,确保了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如陕北佳县是大枣优生区、生产大县,但大枣采收季节常常受到阴雨天气影响(至今已连续3年),大枣质量明显下降,价格一度降至0.4元/千克,仅此共使全县枣农减收约9000万元。2012年项目的建设实施,减少产后损失2000万元。多功能烘干窖的建成,装载量增加,烘干速度加快,大枣烘干质量提高,不但节约了人力,而且降低了烘烤成本,确保了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五、建议
2012年陕西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真正做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了经济,恳请农业部有关部门继续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