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10时,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陕西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
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5793.1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0.9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11980.7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11821.49亿元,增长6.5%。
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烨表示:2019年全年呈现经济企稳回升、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在各项稳增长措施的作用下,全省经济稳步回升。
从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全年GDP增长6%,分别高于上半年和前三季度0.6和0.2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季度回升,与全国的差距从上半年的0.9个百分点缩小至全年的0.1个百分点。
从支撑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指标来看,农林牧渔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居历史第3高位,水果产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苹果、猕猴桃产量蝉联全国第一。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逐季回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增长5.2%,达到了年内最高水平;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工业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其中,软件、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加快。1—11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4.3%,电信业务总量增速达55.7%,持续较快增长。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1%,较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
从供给看,近年来,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GDP,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高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占GDP的45.8%,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占GDP比重13.2%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2%,占6.6%的金融业增长7.1%,现代服务业增长不断加快,助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
从需求看,消费升级态势明显。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其中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中西药品类、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同时,投资结构也持续优化,工业投资2019年增长11.5%,是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为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就业人数稳步增加,价格形势总体稳定,民生领域稳中有进,绿色发展持续加码。
2019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3%,低于4.5%以内的年度目标任务。物价运行总体平稳,CPI上涨2.9%,实现了3%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9%。
城镇人口占比持续提升。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876.21万人,较上年增加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03.63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9.4%,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新产业加快成长。2019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1%,占GDP的10.7%,占比较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
新业态快速聚集。新兴消费模式带动作用明显,网上零售持续呈引领态势,全年增长19.6%,多年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10.8%,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全年快递业务量增长28%,电子商务、网上零售、快递业均较快发展。
新产品较快增长。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工业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单晶硅产量、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均较快增长。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有力地增强了我省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目前,全省综合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居第4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居第7位。
张烨表示,总的来看,2019年全省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2020年,我国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省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形势没有改变,全省上下一定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华商报记者 刘百稳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大幅度上升
就业蓄水池的功能在不断地增强
1月20日,陕西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相关情况和主要成果公布。其中,修订后陕西省2018年生产总值为23941.88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了496.4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30.1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215.27亿元,比重为46.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896.42亿元,比重为45.5%。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普查显示我省第二产业中,2018年末,采矿业、制造业从业人员下降都达到10%以上,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大幅度上升。对此,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烨分析认为,这反映了两方面的情况。第一,从采矿业、制造业来看,规模效益在扩大,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在提升,技术在不断提升,制造业的用工规模总体是稳中有降的,这和全国的趋势一致。第二,第三产业点多面广,企业数量大量增加,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第三产业就业蓄水池的功能在不断地增强。 华商报记者 刘百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