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号角声声奋斗织锦缎;70年,马蹄哒哒拼搏谱华章。昨日,省统计局发布的统计调查报告显示,70年来,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全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创新驱动不断增强,供给能力显著加强,需求结构持续改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人民福祉明显增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经济增速稳居第一方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成功化解了各种挑战和矛盾,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的发展之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量实现“大跨越”,增速稳居第一方阵,主要指标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
经济总量不断扩张,接连跨越新台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陕西经济总量实现了量的跨越,经济规模持续快速扩张。1952年,全省生产总值仅为12.85亿元,1981年突破百亿元,1995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01年、2004年、2006年、2007年分别跨越两千亿元、三千亿元、四千亿元、五千亿元关口,之后以年均增加1700亿元以上的水平快速发展。2010年实现历史性突破,跻身全国“万亿元俱乐部”。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17年迈上两万亿大关,2018年达到24438.32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52年的1.9%提升至2.7%。
经济增速稳居第一方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经济增速波动较大,改革开放以后进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各年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995年以后发展驶入快车道,除2001年外,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与全国一样进入增速换挡期,由两位数高速增长逐步换挡为个位数的中高速增长,2018年增长8.3%,居全国第5位,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1953-2018年年均增长9.1%,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10.7%,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三次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产业结构优化成绩显著,转型升级成果凸显,城镇化建设强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加速成长,区域经济特色鲜明,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协同驱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产业结构呈现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65.4%、14.9%和19.7%。经过20多年的建设,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30.5%、51.9%和17.6%,实现了从“一、三、二”模式到“二、一、三”模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省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下降,2016年开始下降到50%以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三次产业协同驱动。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5%、49.7%和42.8%,再次过渡到“二、三、一”模式。与1978年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分别降低23个和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5.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实现了质的提升。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人均GDP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人均GDP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企业效益稳步提升,经济发展日益从注重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人均GDP稳步提高,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1952年全省人均GDP仅85元,1978年不足300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人均GDP大幅提高。1988年跃上千元台阶,2001年迈过5000元大关,2005年冲上万元新台阶,2009、2011年分别跨越2万、3万元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2013、2016年分别跨越4万、5万元大关,2018年达到63477元,人均GDP从1952年相当于全国的71.4%提高到98.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按年均汇率折算,2004年陕西人均GDP登上1000美元台阶,2007年迈过2000美元台阶,自2009年突破3000美元后,连续3年每年跨越一个千美元台阶,2018年达9592美元。1953-2018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增速为7.9%,其中1978-2018年增速为9.7%。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财政总收入不到1亿元,1971年全省财政收入仅12亿元。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996年突破百亿元,2001年跨上200亿元台阶,之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跨越千亿元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17年跨越2000亿元,2018年达2243.14亿元,1953-2018年年均增长11.4%,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12.6%。每百元GDP地方财政收入由1994年的5.08元提升到2018年的9.18元,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三驾马车”共同发力
百姓实现从“忧其屋”到“有其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投资成就斐然,房地产业从无到有,消费市场活跃,外贸出口大幅增长,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实现了“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其中,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房地产业从无到有。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充分发挥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连续出台促投资政策与措施,积极鼓励支持民间投资,投资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态势。1953-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6%,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20%,2013-2018年年均增长12.4%。资本形成率由1952年的15.6%提升至2018年的65.8%,上升了50.2个百分点,陕西经济由最初的消费驱动逐渐转变为如今的投资驱动。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城镇居民以低租金为特点的实物福利分配住房制度,住房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房地产开发业应运而生。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百姓住房从平房、筒子楼、单元楼,到高层、洋房、别墅,实现了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2018年全省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508个,比2013年增加818个。2018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3534.67亿元,比1994年增长193.3倍;2013-2018年全省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11.8%。商品房销售面积4118.56万平方米,比1990年增长110倍。
对外贸易破冰前行
规模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充分结合省情,发挥区位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引进来 ”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宽,积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开放型经济日趋增强。
对外贸易逐步扩大,贸易伙伴遍及全球。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对外贸易规模较小,197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仅为0.2亿元,对外贸易主要以商品出口为主,进口甚微。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作为陕西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抓手,坚持解放思想,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发挥区位优势,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实现“双提升”。201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迈上千亿元台阶。2018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3512.82亿元,比1985年增长760倍。截至2018年底,陕西与19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进出口贸易伙伴,遍及五大洲,真正实现了贸易全球化,并建立了台湾地区、韩国、香港地区、美国和日本五大贸易伙伴的牢固体系。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生活越来越好 钱袋子越来越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人民从温饱不足逐步迈向全面小康,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关注民生,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强化惠农支农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百姓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10元增加到2018年的33319元,增长106.5倍,年均增长12.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4元起步到迈上万元台阶,达11213元,增长82.7倍,年均增长11.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近年来稳定下降,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1:1,2003年达到历史最高点3.87:1,2004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下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7:1,较2003年缩小0.9。职工工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初期,陕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仅为654元。2018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74993元,较2010年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