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
作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第一个举办的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大会,丝博会承担着落实论坛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使命,更是陕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开拓与沿线国家间合作的具体实践。
在开幕式上,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指出,新时代孕育互联互通的巨大机遇、新格局拓展交流合作的广阔空间、新发展激发要素流动的强劲动力。
“新时代·新格局·新发展”作为本届丝博会的主题,从近年来陕西的发展来看,“三个新”给陕西带来的机遇、空间和动力,恰好与“三个经济”相对应。
陕西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首尔—西安—河内)执飞货机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卸货 供图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
“枢纽经济”:陆空联动 建设内陆“双港”
陕西是中国大陆地理版图几何中心和亚欧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加持下,陕西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进一步放大。陆空互动、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让陕西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打造全球客货集散枢纽成为可能。
在丝博会期间举办的陕西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开航仪式上,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管理局局长王长益说,“西安成为西北五省第一个获得并使用第五航权的城市,必将引领当地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有力助推西安国际枢纽建设,助力‘三个经济’发展。”
第五航权再次为陕西的交通枢纽地位加码。如今,西安机场已开通21条全货运航线,“莫斯科—西安—阿拉木图”和“伊斯坦布尔—西安—中亚国家”等第五航权货运航线正在积极争取;另一方面,2018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235列,并以96.91%的满意度居中国第一位。
未来,第五航权货运航线与中欧班列长安号形成的空港、陆港“双子星”,将为陕西与世界的互联互通提供更多通道,陕西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航空运输、货物集散等领域的合作基础更加扎实。
西安港内摆满了集装箱 摄影 李欧
“门户经济”:陕西“打开门” 世界谈生意
21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开辟,外国商旅的脚步在陕西与世界间往来,让陕西第一次成为中国联通世界的“门户”,自此也孕育了陕西开放的基因。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陕西再次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也使陕西重新成为中国通向中亚、通向中东、通向欧洲、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所谓“门户”,即无论向前还是向后,从这里迈一步都是世界。
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一项项政策的落地和推进,都让陕西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目前,21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陕西省投资或设立机构,陕西与190多个国家保持着经贸往来,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商品通过陕西进入中国市场。
本届丝博会上,汇聚了俄罗斯、柬埔寨、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泰国、德国、乌克兰等25个国家200余家境外企业参展;国内23个省区市共2000余家企业参展,展销展示各类特色产品2万余种。据初步统计,各代表团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达115.27亿美元。
“丝博会给我们提供了推广自己产品的平台,我把柬埔寨特色产品带过来,当然希望能卖得好。”柬埔寨参展商翁智刚坦言道。而做进口生意的陕西人纪周津则希望能通过丝博会,找到更好的项目和合作伙伴。
丝博会成为陕西“门户经济”的缩影,陕西“打开门、搭好台”,便能容下世界的生意。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摄影 李欧
“流动经济”:人文交流铺垫 推动经贸合作
“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了长安的繁华景象。历史上的陕西,通达的交通、开放的门户,让这里成为要素聚集流动之地。
陕西是中国教育大省,优质的高校资源吸引着优秀青年来此求学;陕西是中国科研大省,优渥的创新环境汇聚了创业者来此耕耘。“让人来,让人留下来”是陕西发展“流动经济”的重要支点。项目、资金、信息、技术跟着人走,使人成为经济各要素的“源头”。
丝博会期间,长安大学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西安石油大学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框架协议、与俄罗斯秋明国立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以“政府对话、企业合作、民间交流、友城互动”为框架,丝博会促进了陕西与其他国家间的人文交流。
有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的铺垫,经贸合作便会更加紧密。对此,柬埔寨国际商会会长杨海深有感触,“丝博会让我知道了铜川,让我知道了铜川中医药产业,很期待柬埔寨能够和铜川在这方面开展合作。”
人文、经贸、科技、制造、物流……合作的多元化、多向性在丝博会上淋漓尽致的展现着,“流动经济”的画卷也在同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