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陕西抢抓机遇,经济发展实现了大跨越。
陕西经济在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19位提升至第15位,在西部地区的位次由第3位提升至第2位。
陕西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在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下,陕西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实现了从经济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大跨越,经济总量稳步提高,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地变化。
陕西经济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年均增速10.7%,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持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1978年,陕西人均GDP不足300元,2017年达57266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水平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十三五”以来,陕西三大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日益显现,“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战略正在转化为“关中强、陕北优、陕南兴”。2017年,关中、陕北、陕南县域经济占全省县域经济的比重分别为44.7%、32.1%和23.2%,三大区域县域经济协同发展。
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高技术产业连续保持高位增长
近年来,陕西以技术创新推进工业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连续保持高位增长。同时,陕西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保持较高水平。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科技创新成果丰富。据调查,2001年至2017年,陕西共取得省级以上制造业科技成果4140个。
以改革为动力,我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17年4月1日挂牌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市场准入环节实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多证合一、多项联办”,企业注册登记缩短至3个工作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成运营,通关效率提升30%以上。
依靠创新,陕西在发展中不断培育新优势。特别是近年来,陕西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资源富集优势,重点针对“有科技优势、缺产业规模”的领域,着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推动基础研究优势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创新优势正加快转变为经济实力。特别是在过去一两年来,陕西创新捷报频传,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网络消费、共享经济、体验式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和业态发展迅猛。
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全面转入新常态发展,陕西也进入增速换挡期,同时加快了发展方式地转变。从结构层面看,随着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耗费资本、土地等要素较多、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一产和二产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较少依赖资本、土地等要素、消耗较低的服务业已经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陕西制造业努力适应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调结构、促转型成为陕西制造业发展的主线,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调查显示,在工业调结构的转型过程中,陕西全力打造新的支柱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从陕西PMI指数看,近两年陕西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缓解了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下行压力的局面,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制造业等能耗低、产业链长的行业带动经济增长作用凸显。
新时代,陕西发展底气更足、实力更强、质量更高。近年来,陕西加快内地自贸区建设,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倾心培育旅游、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张宝通表示,陕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区,要追赶超越发展必须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依托“米”字形交通骨架,构建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陕西要引领发展新常态,构建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西安作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要把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打造成我国亚欧合作交流的超级产业承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