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也是陕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40年。
目前,陕西省工业呈现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优势产品带动、能源与非能源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效果明显的发展格局。在部分行业领域,陕西省工业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如现代煤化工在煤制烯烃、煤制油等领域的技术和产能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航天运载动力、卫星通信遥感测控等技术国内领先;隆基硅单晶硅片产能、产量稳居全球第一;高压、特高压输配电设备产量全球第一;储存芯片已基本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较完整的产业链;航空产业在全国综合实力较强,总产值居全国前列;汽车产业方面,西安比亚迪、西安吉利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加快,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钛材加工量占全国的60%以上,钛金属产业技术和规模全国领先。
能源与非能源工业齐头并进
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1978年,陕西工业总产值只有96.48亿元,到2010年增长至11147.1亿元,跨入工业万亿元时代。“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陕西工业发展加速。工业总产值由全国第18位跃升至第14位,2015年达到20384.8亿元,跨入两万亿元时代。“十三五”以来,陕西省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等重大机遇,聚焦“追赶超越”总体目标,大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业经济飞速发展。2017年,全省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4854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57.6倍;工业增加值全国排名提升至第12位。
近年来,陕西省一方面积极发挥能源工业优势,加快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材料工业转化、煤油盐向化工产品转化;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非能源工业,大力培育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新的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能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1%,非能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4%,形成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过40年发展,陕西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发展过渡阶段,目前,陕西省工业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正在加快建设“结构优、质量高、有活力、增长稳”的现代陕西工业体系。
智能制造助力陕西工业腾飞
陕西省把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改造的主攻方向。1978年,陕西省工业领域智能制造几乎是一片空白。2017年,陕西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等产业实现产值约5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航空航天、输变电、汽车、机床工具、石油冶金重型装备等重点产业装备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占到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10%以上。
当前,陕西省以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新支柱产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创建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每年组织开展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去年陕西省已经树立了20户试点示范企业,今年还将再树立20户,通过宣传示范企业先进经验、发挥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改造。
另外,陕西省还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产业向智能化转型,支持企业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使原有的装备、电子产品实现智能化升级。如陕西省陕鼓集团,在传统能源装备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远程运维服务,有效地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此外,陕西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支持秦川工具、宝鸡机床等企业承担国家技术专项课题,提升高档数控机床产能性能;发挥秦川、渭河等企业在机器人减速器、微特电机方面的优势,并积极引进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打造西部领先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发挥西安交大、西工大全国领先技术优势,建设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建设全国3D打印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