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无论是对于人民生活还是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在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最大(一般在60%以上),2016年,中国的最终消费率已达到66.5%,而消费需求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远远超过投资需求增长和出口需求增长,是经济增长中的主要拉动力量。
一、从理论与政策看消费的重要性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经济理论阐释消费的作用
诸多经济学家都对消费的重要性做过论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消费进行了丰富又深刻的论述,主要包括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辩证关系,消费与人的素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等。马克思认为作为人类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消费环节中,马克思把消费作为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更着重分析了生产与消费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内在联系,强调了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只有产品或者商品进入最后消费环节,实现了“惊险的跳跃”,整个生产过程才算完成,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在这里,作为起始阶段的投资是启动环节,最终要接受社会即消费的检验。马克思把消费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用消费不足来说明经济危机的产生,进而揭示了消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马歇尔从微观经济分析的角度,引入需求弹性的概念,区分了价格变化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进而把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引入经济理论体系。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学派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把社会总需求划分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出口净需求四个部分,考察了消费总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逐渐开始考虑消费需求的构成对经济的影响。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把消费放在了第一位。凯恩斯通过三大基本规律的揭示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三大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预期边际收益率递减规律和人们的灵活偏好。三者导致人们将收入以货币形态保持在手中,而消费和投资则减少,因而减少了有效需求,结果使经济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凯恩斯把有效需求不足分为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但他认为前者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而后者最终不过是前者引导出来的派生现象。因为“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资本不能离开消费而独立存在,反之,如果消费倾向一经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消费需求将减少,资本需求亦将减少。”,由此可见消费理论在其理论中独特的基础地位。
其他国外和国内经济学家的相关理论都是在以上经济理论的扩展和延伸,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总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确是重要的。
(二)国家高度重视促消费工作
国家高度重视促消费工作,从全国代表大会到政府工作报告均针对扩大消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求:
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増长的方式转为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同时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的重点是增加了消费。
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牢固掌握扩大国内居民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连续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2014年10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要求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即六大消费工程。扩大信息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促进绿色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适应消费加快升级,以消费环境改善释放消费潜力,以供给改善和创新更好满足、创造消费需求,增强消费能力,着力扩大居民消费。
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会同23个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发改综合[2016]832号),提出了“十大扩消费行动”。
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要求“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推动网购、快递健康发展。对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决不姑息。
从经济学家对消费的重要性阐释和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消费的政策方针可以看出,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持续快速增长的阶段,陕西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国民储蓄率也不断上升。但就陕西而言,最终消费率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低消费率成为全省宏观经济的重要特征。
(一)陕西“三率”格局与全国不一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用公式表示为: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100%。
同样,投资率、净出口率的计算方法于此类似。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消费率、投资率和净出口率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最终使用格局——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同时消费率也能够作为反映消费水平高低的相对指标。一般而言,消费率越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也就越大。
根据《陕西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到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下图反映了1996年以来,全国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和国民储蓄率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经过20年的发展,最终消费率在下降,而资本形成率和国民储蓄率在上升,在2016年表现为低消费率、高投资率和高储蓄率的宏观经济特征。
1、低消费率
近20年来,陕西最终消费率不断下降,在2006年被资本形成率反超,2016年仅有45%左右,低于全国最终消费率,表现为消费率较低,消费需求不足。1996年以来,陕西的最终消费率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变化趋势来看,1996年至2006年20年间,消费率经历了一个上升~下降波动的过程,总体呈下降态势,由1996年的66.3%下降为2016年的45.3%,低于全国8.3个百分点。
从居民消费率来看,1996年至2001年居民消费率有轻微波动,总体上升,城镇居民消费率走势与居民消费率走势基本一致。从2001年至2016年,居民消费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趋势明显,呈现持续下降态势,由1996年的22.8%降到2016年的7.8%,降至个位数水平。
2、高投资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量的民生和经济投资项目上马,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相应的投资增长较快;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快速变化,相应带动生产结构的变化,也使得投资率不断上升。从数据来看,1996年,陕西的资本形成率为45.9%,在2006年超过消费率,到2016年已达到66.5%,超过全国22.4个百分点。
3、高储蓄率
与其他的国家相比,中国绝对是一个具有高储蓄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关于储蓄观念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等等都是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储蓄是指在经济总产出总收入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部分,储蓄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最终消费。根据相应的统计数据计算发现,近20年来来,陕西国民储蓄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2016年国民储蓄率已超过50%,达到54.7%。
4、“三驾马车”的驱动力并未变化
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最终消费(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投资需求)和净出口(国外需求)三大需求拉动的。消费、投资、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根据统计数据测算,就全国来看,2016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由2006年的42%提升到2016年的66.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1%,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6%。从“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16年全国最终消费已当之无愧的充当了第一驱动力。但就陕西而言,结果却不尽如人意,2016年,陕西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2.9%,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4%,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6.9%,投资对于陕西而言,毫无疑问仍然是第一驱动力。
(二)消费继续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虽然“三率”格局与全国不一致,但是从消费增长来看,陕西的消费仍然继续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力,是消费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持续提升。2006年以来10年间,陕西城乡居民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分别达到11.9%和15.3%,2016年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8440.1元和9396.5元。居民收入连年稳定增长,为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条件。
2、消费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消费不断升级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消费热点转移,消费热点已经转向“服务类产品”。物质生活的丰富带来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消费对娱乐教育文化、交通和通信的需求迅速增加,基本生存性支出占比下降,伴随而至的是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新变化,消费重点已经渐由物质产品消费转向精神产品和服务消费。2016年陕西的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两项支出达到总消费支出近1/4,食品和衣着类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由2006年的34.3%和10.2%降至2016年的27.7%和7.3%,居住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06年9.9%上升至2016年的20.4%。
3、新兴业态不断释放消费能量
近年来,全国各类新业态的发展一日千里、风起云涌,改变着百姓的生活方式,也为中国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网上购物、主题酒店、民宿客栈、外卖产业等层出不穷,使各个行业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对于商贸企业来说,由于各个行业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无人面馆、盒马鲜生、网上购物、商贸综合体、外卖产业等新业态的兴起惠及到了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并不断向服务消费领域延伸,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的生活,促进了消费,提振了消费市场。
在当前的“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共享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国家制定出台了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支持和引导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共享单车、网络约车、住房分享、服务众包等共享经济模式发展势头强劲。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2017年全国共享经济交易额约4.9万亿元,同比增长47.2%,参与分享人数超过7亿人。
4、农村消费继续发力,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长期存在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年以来全省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达到1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持续升高。长期来看,全国农村居民实际消费总量仍具有增长性,农村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将长期存在。
5、大众化消费发展趋势明显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休闲时间的增多,使得外出就餐的居民越来越多;以及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过程中,不断增加的流动人口和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都使得在外就餐的队伍不断扩大,一些中低收入群体也构成了大众化餐饮消费的潜在顾客群,大众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也成为大众化的休闲方式,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以及陕西作为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创建,使得旅游消费集中释放,亦成为拉动全省内需的重要方式。2016年,陕西旅游业进一步呈现出质量效益型增长态势,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4.49亿人次,同比增长16.5%,旅游总收入3813.43亿元,同比增长26.9%。
6、新兴服务性消费升温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更多依靠消费引领、服务驱动的新特征。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扩大了生活性服务消费新需求,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拓展了生活性服务消费新渠道,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活性服务消费蕴含巨大潜力,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全面开花。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实施,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12.99亿元,增长43.9%。同时,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服务市场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2016年,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单位数达398家,营业收入209.74亿元,增长22.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文化体育消费市场趋于活跃,2016年,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收入大幅增长,增长28.0%。其中,文化艺术业、体育业收入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均在20%以上,特别是体育业增速达54.7%。从消费市场看,2016年,全省限额以上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实现零售额9.33亿元,增长57.8%,同比提高18.5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86.34亿元,增长27.4%,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马拉松赛事带动各类消费超200亿元、全国旅游总收入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15.8%、家政服务业2016年营业收入3498亿元,增长26%……在居民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兴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
由上可见,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发生的重要变化,消费市场已进入服务性消费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成为国民经济和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强。
三、多方面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关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历代多位经济学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述和阐释,而从社会的供给与需求方面来说,消费作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是其他产业不能替代的。一般投资拉动型经济往往忽视消费需求,通常是为生产而生产,并不能顺应供给侧改革的思路,难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社会中只有增加了消费需求,才能相应的扩大生产规模,最终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消费带动的经济增长是良性的经济发展,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可以缓解新的社会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消费需求弹性系数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一个较为具体地反映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或制约性的分析指标,它是经济增长率与消费需求增长率之比,说明消费需求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反映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作用。根据数据测算,最近20年,陕西消费需求弹性系数为1.16,表明消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1.16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弹性系数为0.87,表明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0.87个百分点,可见经济增长对于消费需求的变动更具有敏感性。
(二)从贡献率和拉动率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消费贡献率反映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增加所起的拉动程度。通过分析最近十年陕西消费的贡献率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发现,十年来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48.7%,对经济增长平均拉动6.6个百分点,可见消费增加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图中可以看出,最近两年,消费增加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率有所降低,需引起重视。
(三)从消费乘数效应的传导机制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消费乘数的变化即乘数效应可以认为是一种经济量的变动,引起另一个经济量的更大的变化的现象。在宏观经济中,利用市场来对经济进行调控和实现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一个方式是通过增加国民需求量,刺激消费从而提高生产,拉动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最终动力。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最大的、根本性需求。在市场经济下,消费需求是市场的主导力量,其消费规模、消费结构和消费增长速度的变动,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条件。具体来讲,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体现在实际购买力的变动和消费者预期的变动上。由于实际购买力的变动引起消费需求的变动主要表现在消费需求的总量变化和消费需求的结构变化上。
消费规模的变化使得厂商调整自己的生产,通过企业的投资变动,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消费乘数效应进而最终引起国民收入即经济增长的变动。对于消费者预期的变动,主要是引起现期消费需求的变动,进而引发市场供需矛盾的变动,间接影响厂商产出的变动,最后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
而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可以促使产业结构变动,引起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最后促使经济增长。具体来说,一方面用于满足较高层次消费需求的消费支出,所引起的产业部门之间连锁传递的有效需求链较长,它对整个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就较大,消费支出乘数效应也就较大,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也越大。另一方面,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优化不仅使人们对物质需求如食品有所变化,而且对精神需求如文化、教育等不断増加,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倾斜,从而促进经济的不断増长。
由上述可见,消费需求的确是决定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四、因素叠加影响消费增长
促进消费增长,继续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现阶段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新旧因素支撑消费平稳增长
1、收入的平稳增长是提升消费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有四种著名的理论。一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它认为在短期内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是持续不断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消费不会再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就是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二是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它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不仅受收入的影响,而且会受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消费环境的影响。三是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它认为,人们是把自己的全部收入放入到生命周期内进行规划和消费的。四是持久收入消费理论,它认为,永久收入是消费者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综上所述,无论哪种消费理论都是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关系。可见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2、住行等传统大宗消费成为消费的主力
自2000年以来,居民消费进入以住行消费为主导的阶段,近年来,住行消费支出的比重仍然在上升,同时,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其他服务等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随着我国居民改善性住房消费不断得到满足,家具、家装等住房相关消费将进一步增长,随着人们对于休闲旅游生活的向往以及生活品质的提升,汽车消费亦随之继续增长,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特别是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等改善型汽车消费飞速增长。2016年,陕西居民消费支出中,交通通信与居住类消费支出占到近1/3的比重,可见住行等传统消费仍将起到稳定消费大盘的作用。
3、新兴服务消费增长势头强劲继续带动消费增长
当前,以服务性消费如旅游、移动购物、电影娱乐等为主体的新兴消费热点蓬勃发展,在边际增长上对消费形成有力支撑,占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部署推进幸福产业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几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
移动数据消费也增势迅猛,2016年手机上网人数6.95亿,增加7550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93.6亿G,增长123.7%,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6593.2亿元,同比增长82.7%,保持高速增长。
在旅游消费领域,近年来伴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爆,旅游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2016年,全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到11%,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率超过10.3%,已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另外邮轮旅游蓬勃兴起,2016年我国邮轮出境旅客达212.26万人次,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91%。
在文化消费领域,推动实施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稳步推进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实体书店建设成为复合式文化场所。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增长10.8%。2017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559.1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增长18.1%。
在体育健康领域,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火爆,推进实施“健康中国2030”,持续推动健康产业科技创新。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6475亿元,增长17.8%;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0年全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
在养老领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养老服务市场持续开放,“共有产权养老”“智慧养老驿站”等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也是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的积极因素。2017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7.3%。
“重生产、轻服务”和“重工轻商”的发展观念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根本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GDP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同为实体经济,工业利税总额明显高于商贸流通企业,不可否认其对国民经济贡献举足轻重。但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普遍形成了“重生产、轻服务”和“重工轻商”的发展观念。商贸流通业直接影响和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高低。随着“十二五”规划中扩大内需上升为国家战略,商贸流通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政府对商贸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仍然不够。
2、消费刺激政策缺乏延续性
前几年推出的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各种鼓励性消费政策目前已经退出,但是前期的刺激政策过度透支了家电消费、汽车消费等,现在弊端频现,使得这部分消费短时间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新的消费刺激政策出台较少,难以对消费市场形成有效支撑。
3、供需矛盾的存在影响消费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更好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角度看,供需不匹配仍然是制约消费潜力有效释放的主要问题。
从城乡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一方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快速升级态势。在满足物质消费后,服务型消费需求明显增长,突出表现在个性化消费、定制化消费、特色化消费等将逐步成为消费的主流。另一方面,与消费直接相关联的、传统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模式,在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下面临巨大挑战。从传统消费领域看,存在着居民对品质型消费的向往与供给端存在的低端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之间的矛盾,从新兴消费领域看,存在着供给不足与质量不高的问题,如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与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旅游品质体验需求与旅游服务供给单一、体验不佳之间的矛盾等等。
4、流通效率低下制约消费发展
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介,对扩大内需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流通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是中国流通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较大程度上抑制了对消费的驱动作用。主要是因为我国流通产业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集中度偏低,导致企业成本周转与商品流动率下降,流通产业效率低下;另外,物流业作为流通行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发展对流通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省社会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上维持在18%左右,说明我国物流成本较高。
五、促增收、推改革、扩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
目前陕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趋于减弱,投资率不断增加,投资需求的贡献上升。这不但会影响陕西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对陕西经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而目前我国处于居民消费升级时期,消费结构的改变,发展和享受性消费在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和拉动作用,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扩大内需,增长居民消费能力。遵循消费政策三大原则,让人们能消费,即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让群众有扩大和升级消费的能力;愿消费,即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使群众有在国内消费的欲望;敢消费,即改善消费市场环境,为群众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一)政府转变观念,处理好消费与投资关系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对陕西而言,最主要的是投资和消费。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率不断上升,消费率却不断下降,两者差距不断放大。十年间,投资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作用明显较强,但对环境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在当前倡导绿色GDP的大背景下,消费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为经济的良性增长尤为重要。
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必须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改变消费与投资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当前,应注重调整投资结构,要确保民生项目,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启动消费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
(二)提高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强消费能力,让人民能消费
居民消费消费水平受到收入水平的约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增加消费需求的直接手段。而近年来,陕西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制约了消费的增长。因为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低,对其消费的刺激作用并不明显,而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高,恩格尔系数也高,新增的收入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将用于消费。因此,收入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不利于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陕西近年来最终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率下降,其根本原因是城镇中、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从而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长期来看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收体制改革,提高工资等薪酬水平。同时增加物价补贴,实质性的增加居民收入,让更多的工薪阶层成长为中等收入阶层,增加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三)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让人民愿消费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促进供需匹配。从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出发,在消费层面,重点解决消费面临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坚持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质量。政府要改变观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消费作用,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展富有效率和活力的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增加更加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消费产品,让人民愿消费。
1、增强居民消费意愿
除了居民收入和消费预期影响居民的消费意愿外,消费环境的好坏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之一。当前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物价高位、售后服务不到位、消费市场较少等都是影响消费者信心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居民周围的消费环境不佳,使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受挫,都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支出。因此加快与生活消费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连锁经营、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等消费市场,为居民购物提供更大的方便,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做好各种售后服务、技术服务,解决居民购买耐用消费品的后顾之忧,为居民消费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净化市场环境,引进价格竞争机制,稳定物价,为购买商品和服务创造良好氛围,使消费者乐于消费。
2、提升居民消费预期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可控性减弱,未来生活保障的不确定性增强,这样人们必然会增加储蓄以应对不时之需,进而会削弱人们的即时消费能力,当前的消费意愿不强。因此消费需求还受到消费者意愿的影响,而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是影响其意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变化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因此就要加强完善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人们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
当前影响陕西居民消费预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就业和收入的不确定性、面对的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增加等,尤其是农村居民面对的这些问题更为严重。因此,正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居民更愿意增加储蓄,减少现期消费,以应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所以,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尤其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从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3、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随着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正逐步提高,居民消费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生存性消费向享受性和发展性消费改变。这预示着陕西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结构的变化升级,从而带动省内经济增长,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要扩大省内消费,必须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发展服务性消费产业,要有意识地培育和引领居民在文化、住房、汽车、休闲旅游、教育等方面消费,培育这几方面形成有效、持续的消费热点,因为这几方面将带动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如文化消费将带动图书出版业、电子信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住房消费不仅有助于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建材、装饰装潢、家具、家电等商品的销售;汽车消费的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对高科技行业起到的推动作用较大;陕西本身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当地带来客观的旅游收入,还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并且还能缓解居民的社会压力,使居民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的社会生活……可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