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对外开放砺就陕西经济新引擎
2018
10/30
23:50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纪元,自此中国走向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改革开放之路。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将中国从完全封闭到融入世界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是为中国引入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经验,让中国跟上世界脉搏,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是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总书记坚定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扩大对外贸易是对外开放的主要经济形式。出口促使资本投向最有效的领域,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同时,进口带动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模式等的引入,两者相互作用,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密不可分,对经济带动作用明显。

一、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的核心枢纽,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陕西顺应时代之势,以开放的姿态,发挥本省优势,外贸进出口实现从1978年的0.12亿美元到2017年的2719.65亿人民币的跨越式增长。

11.jpg

对外贸易的初期尝试(1978-1984年)。国门打开,为陕西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但陕西地处西北内陆,对外开放起步较晚。该阶段,陕西对外贸易以出口为主,增长较为平稳,年均增长41.8%,1981年更以168.9%的增长达到历年出口增速制高点。但受地域桎梏,1984年出口额0.97亿美元,未突破亿美元大关。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1985-1995年)。1984年,中国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将经济模式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带来市场的活跃与思想的转变。该阶段进出口总额快速上升,年均增速达27.1%,1986年以49.3%的增长创下历年进出口增速最高值,并在1992年突破10亿美元。进口总额从无到有,1995年已增长为1985年的8.4倍。出口更为突出,十余年间保持稳定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达8.32亿美元。

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1996-2007年)。随经济社会发展,陕西以农副产品和纺织品为主的单一商品出口红利减弱,进出口出现波动。陕西不断突破自身外贸结构,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1999年,出口商品机械产品类占比29%,首次超过纺织品类,并逐渐形成由包括机电产品、航空航天、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等多类别、科技含量高的出口新模式。出口由持续降低到2007年28.7%的较快增长,进出口年均增长13.1%。

对外贸易的新高度(2008-2017年)。2011年西安综合保税区设立,陕西建立中国首个内陆港。2013年,“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这条班列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条“黄金通道”。2017年,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这一项项举措都将陕西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快车道,对外贸易活力持久。2010年,陕西进出口120.83亿美元突破百亿大关。2017年,陕西进出口增速达到37.6%,列全国第五位,出口以58.8%的高增速位列全国第二位。十年间,进出口年均增长19.1%,出口年均增长18.4%,进口年均增长20.4%。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陕西对外贸易发展的每一段历程,见证了陕西外贸进出口从无到有,逐步壮大。1978年至2017年,陕西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2528.35亿美元,其中,出口累计1414.69亿美元,进口累计1113.66亿美元。四十年陕西对外开放之路,硕果累累,出口产品更加丰富,结构不断优化,贸易伙伴遍布世界,这是四十年坚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结果,是秉承互利共赢、兼容并蓄的收获,成就了陕西外贸进出口的辉煌

(一)出口产品类别更加丰富

对外开放初期,陕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出口产品则由工矿产品以及农副产品两大类的单一商品作为支撑,其中工矿产品以纺织品类居多。仅农副产品和纺织品两类商品,1978年占比高达97.4%,至1992年之前占比均超过了50%。随着时代发展,纺织品类出口红利逐渐减弱,市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使出口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2002年,陕西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达到11.41亿美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1.3%。陕西逐渐形成了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涵盖农副产品、机械设备及零件、矿产品、医疗器具及零件等多层次多品类的出口商品架构。2017年出口主要商品超过100种,包括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存储器、果蔬汁、深加工的矿产品、汽车、医疗仪器及器械等。其中,高新技术为陕西进出口带来了持续的发展动力,电子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材料技术、航空航天、生命科技等均发展成熟。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3%,2010年占比达到38.7%,2017年,高新技术产品以72.3%的高增速为陕西带来1279.37亿元的出口额,出口占比达到77.1%,支撑作用愈加凸显。

(二)外贸结构更加优化

陕西长久以来,一直保持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导的对外贸易方式。对外开放初期,一般贸易领先地位明显,2001年占比高达84.6%。随着贸易结构的不断变化,加工贸易优势在后期逐渐扩大,2010年加工贸易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6.2%,到2014年以56.1%的占比首次超过一般贸易,并持续保持进出口贸易的支柱地位,2017年,加工贸易依然保持33.5%的平稳增速,占比更是高达(2016年,占比更是高达65.8%)。除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之外,其他外贸方式同样活力十足。随着陕西西安2个综合保税区、2个出口加工区、1个保税物流中心等区域功能的不断完善,政策优势的支持和便利的通关功能,使保税监管场所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陕西异军突起,为陕西对外贸易注入了新鲜血液,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017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增速高达335.8%,进出口总额达到250.21亿元,是2010年的18.4倍,年均增长51.6%。

(三)外贸伙伴更加广泛

1978年,与陕西开展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仅为18个。越来越深化的对外开放,让陕西在2017年迎来了196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贸易伙伴,遍及五大洲,真正实现了贸易全球化,并建立了台湾地区、韩国、香港地区、美国和日本五大贸易伙伴的牢固体系。2017年,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71.6%。台湾地区进出口总额最高,实现501.75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8.5%,进口也同样位居首位,进口额达425.64亿元,占进口总额的40.2%;而出口方面,则是香港地区占比最高,实现422.40亿元的出口总额,占出口总额的25.5%。陕西,作为古丝路的起点,努力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枢纽区位优势。2017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均存在贸易往来,实现进出口318.79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1.7%。

2·.png

二、对外合作飞速发展

(一)利用外资质与量齐进

改革开放为利用外资的实践铺设了康庄大道,四十年间,陕西利用外资从无到有,广度和深度均得到提升。通过大胆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使陕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克服薄弱环节,解放和发展劳动力,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陕西以愈加优化的外资环境,始终保持利用外资活力,签订合同项目数203个,合同外资100.29亿美元,实际外资58.94亿美元,与1983年陕西刚有外商投资相比,项目个数增加了两个数量级,合同外资与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217.6和23575倍,年均分别增长23.3%和34.5%。

33.jpg

外商投资的初步探索(1983-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身处内陆的陕西外商投资发展较为缓慢。1983年建造的第一家外商合营企业----西安金花饭店,实现了陕西外商投资零的突破。随后,198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为规范和扩大外商投资指明了道路。1985年,合同外资增速高达27723.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34.1%。陕西外商投资从无到有,实际利用外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3.1%。

外商投资的快速推进(1992-1999年)。1992年,邓小平明确了大胆利用外资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93年,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破亿美元。1994年,签订合同项目数达到历年最高值444项。实际利用外资以年平均26.8%的增速快速推进。1999年,与91年相比,合同外资增长20.6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7倍。

外商投资的平稳发展(2000-2008年)。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中国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政策的稳定带来的是外商投资的稳步增长。2004年,合同外资破十亿美元;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破十亿美元。九年间,实际利用外资始终保持正增长,年均增长21.5%。2008年,与1999年相比,合同外资增长4.3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7倍。

外商投资的全面提升(2009-2017年)。越开越大的陕西大门,让世界看到陕西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看到陕西愈加优化的投资环境。九年间,合同外资年均增长27.9%,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8.6%。2017年,合同外资突破百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5.5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3倍。2017年,陕西形成了外资企业为主导,制造业作支撑,42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外商投资体系。外资企业在合同外资方面占比75.7%,较2008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占比76.9%,较2008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制造业占合同外资的66.1%,较2008年提高32.7个百分点;占实际利用外资73.1%,较2008年提高22.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租赁与商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同样助益外商投资发展。参与的国家和地区韩国和香港地区等较2008年增加3个。

(二)对外承包工程抢占“一带一路”市场

20世纪80年代初,在喀麦隆设立的中喀友谊责任公司,开创了陕西对外经济合作的先河,总投资6000万人民币。自2005年起,对外承包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实现103%的增长。“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陕西“走出去”步伐加快,2008年更是以307.9%达到历年增速最高值。五年间,陕西累计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29.4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4.2倍。项目分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比“十五”期末增加了22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3.62亿美元,首次突破十亿美元大关。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88.20亿美元,约为”十一五“时期的3.0倍。承包工程项目主要涉及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等,亚洲地区仍然是陕西省对外承包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分布在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

4·.png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外承包工程面临挑战。陕西秉承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发展理念,2017年,陕西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60.9%,完成营业额居西部地区第2位;新签合同额37.07亿美元,同比增长5.0%。交通运输建设、电力工程和房屋建筑类项目为对外承包工程主力军,完成营业额34.96亿美元,占比89.4%。其中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居首位,完成营业额23.44亿美元,占比59.9%,同比增长123.8%;电力工程类项目完成营业额7.08亿美元,占比18.1%,同比增长39.6%;房屋建设类项目完成营业额4.44亿美元,占比11.3%,同比增长4.2%。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陕西努力发挥新起点作用。2017年,对外承包工程在”一带一路“国家完成营业额19.92亿美元,占总量的51.0%,同比增长62.6%;新签合同额25.23亿美元,占总量的67.5%,同比增长53.8%。

改革开放四十年,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对外合作飞速增长,越开越大的陕西大门,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广迎八方来客。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设立,这是陕西站上世界舞台的又一新身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陕西将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积极培养开放新实力,营造开放新环境,拓展开放新通道,优化开放新布局,构建开放新体制,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大胆创新、合作共赢,努力使陕西成为中国与世界联通的”新驼队“。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