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杨彩荣给最后一位老人理完发时,已过了中午的饭点。她匆匆收拾完场地,揉了揉酸痛的胳膊才向家里走去。
杨彩荣是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东岭村的一位普通农民,眼下在村里办的企业凤翔焦化厂上班。工厂离家有30多公里的路程,不过,每天有村里的空调车接送,她也没觉得远。每月16日,她都会准时来村里的老年人活动室,免费为老人们理发。说起缘由,杨彩荣说:“完全是出于感恩。”
“感恩”,这是记者在东岭采访时,人们说得最多的两个字。秦岭西端、渭河北岸,这个昔日十里八乡最穷的村,如今村民年收入人均超过10万元,户均资产超过300万元,村办企业东岭集团在近日公布的中国500强企业中,位列第152位,年收入1300亿元。
东岭村全景 刘俊成摄
1 从小农经济到现代化企业
58岁的杨义琴,至今仍记得她刚嫁到东岭村时吃的那些苦,全家人口多,就靠村里分的一点地种菜。一家人趴在菜地里累死累活,可到头来还是缺衣少吃。“我是1983年结的婚,后来分家盖房子时,砖、楼板、门窗都是欠下的,那时盖房要交1200元押金,还是从村上借的。”杨义琴说。
“村东村西水汪汪,村前河滩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东岭郎”。改革开放前,东岭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只有3分地,饿肚子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记忆。
改革开放后,东岭和全国其他村子一样,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等生产资料分产到户。可是,有限的土地资源依然无法改变东岭人吃不饱饭的命运。
无奈,村上依托郊区地理优势,办起了黑白铁皮加工厂。1985年,黑白铁皮加工厂扩大经营范围,成立了金台区东岭机械铆焊厂。但一场伤亡事故,使村办企业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村里经过研究,将这个资产不足万元的厂子交给村民李黑记承包经营。为了摆脱困境,李黑记啥能赚钱就生产啥,钉子、铁簸箕啥都干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李黑记带领村民开始做起了钢材贸易。业务拓展了,企业吸收了更多的村民,正是这个时候,杨义琴成为了铆焊厂工人。
到1994年,企业产值已过亿元,固定资产达到2000万元,成为全市企业发展的典型,李黑记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受制于村组干部管理的弊病也逐渐凸显。“小马拉大车”、村企两张皮的弊端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制约。
企业经营讲究效率,可事事要向村里请示汇报,不仅拖住了企业的脚步,也经常贻误战机。怎么办?东岭人经过五年的努力,在区里的支持下,打破条条框框,先是实行“组企合一,以企带组”的体制,后来又独立成村,这些为东岭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000年,以东岭铆焊厂为主体成立的宝鸡东岭集团,又改制为陕西东岭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村民成为企业股东,从根本上解决了影响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从此,企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并逐步迈入现代企业行列,形成了国内、国际贸易,钢铁及锌冶炼、矿产开发及煤炭采掘、房地产、金融投资、互联网等多业并举的综合性企业。
谈起村子的发展,已从集团退休的杨义琴充满了自豪:“我进企业后啥都干过,当过工人,卖过钢材,退休的时候是集团供应处的科长。我老伴儿也在集团干了一辈子,儿子、女儿大学毕业后,也进了集团。现在,儿媳妇、女婿都在集团上班。我最自豪的,就是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我们用劳动实现了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岭村村民自发成立秦腔自乐班。刘俊成摄
2 “在致富路上,村民们没有一家掉队”
东岭企业到底是谁的?早在1994年,一直由李黑记承包经营的东岭铆焊厂,就成了许多人眼里的“唐僧肉”。有人甚至提出,要把企业资产像村里的土地那样分田到户。
李黑记坐不住了。过去日子穷,现在厂子办起来了,不能再让大家受穷了。面对村民的疑问,李黑记毅然决然地把多年承包企业辛辛苦苦挣下的6000多万元全部捐给村上,作为村集体资产。“我给大家吃个定心丸,我李黑记生是东岭人,死是东岭鬼,企业再大,都是大家的。”
李黑记的做法,惊呆了全体村民。村民们一致推举李黑记继续担任企业负责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2000年,企业股份制改造时,有人再次提出,李黑记对企业贡献最大,应该做大股东。但李黑记没有答应,坚持村集体是企业大股东,他个人在企业的股份不超过3%。
企业做大了,村民们成了最大的受益者。1995年前,村里的房屋大多还是村民翻建的二层民居,村子里排污不畅,供电不足,道路坑洼不平,脏乱差问题突出。后来,东岭邀请设计院专家对东岭新村进行规划设计,先后投资9200多万元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并建成全省首家“数字电视村”,成为“省级绿色文明社区”。
2006年后,结合更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东岭投资10多亿元,实施“东岭新时代”“东岭国际城”住宅工程,村里给每家每户的新房进行了精装修,甚至连空调、厨卫、窗帘都配齐了。在配套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村里又为村民建造了休憩、观赏、游览的苏式“和园”,村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村民不仅住房条件改善了,收入也大幅增长。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东岭村村民的收入由五部分构成:一是股份分红,改制时全村每家都有股份,每年坚持按20%兑现分红;二是工资收入,全村95%的劳动力在企业上班,他们的工资收入从四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三是集体分红,全村每人每年由村集体分红,2017年每人分红3万元。此外,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老人每月还有500元退休金;四是集资分红,村民手上有些闲钱,交给企业用于扩张和建设,每年按10%的红利分红;五是租赁收入,村民把多余的楼宇对外出租收益。由于有这些保障,东岭村在发展中,无一户掉队。
东岭村还经常组织老人外出旅游,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上学费用全部实行集体报销,考上大学最高给予5000元奖励,大学毕业如果回村(企)上班,村里返还大学期间的学费。
今年75岁的罗卫军老人,过去担任村干部,他曾经主持了村上分田到户的改革。目睹了东岭村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老人深有感触地说:“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东岭村领导班子一心为公,让村民们在致富路上没有一家掉队。”
东岭村一角 刘俊成摄
3 改革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上世纪末,一批国有企业因为各种原因,陷入困境。为此,国家开始深化国企改革。这个时候,已经在市场经济中取得初步成功的东岭企业,再次站到了风口上。
东岭人抓住市场机遇,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制当中。东岭先后投资50多亿元,兼并、重组了10多家国有企业,一举进入工业化时代。在这一过程中,东岭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容天下人、干天下事”的胸怀,吸纳了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完成了从单纯的物流贸易企业,向物流贸易与钢铁、金属冶炼加工并举转型升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东岭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到严峻挑战,同行业许多钢铁、冶炼等企业在危机中纷纷倒下。面对危局,东岭主动出击,调整产业结构,压缩过剩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在投入巨资进行技改升级的同时,把发展重点转向矿产能源、金融投资、国际国内贸易等领域。2017年,东岭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全省第二。
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来,面对国家扩大内需的新一轮战略机遇,东岭投资230亿元,建设了新东岭城市综合体,让宝鸡有了203米的超高层地标性建筑。借助该项目,东岭引进了皇冠假日酒店、银泰商业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大步跨进了第三产业。目前,这个占地上千亩的城市综合体核心区中央金融文化商务区,已经成为宝鸡市最时尚、最繁华、最具活力的城市新中心,被当地人称作“西府的名片,宝鸡的浦东”。
随着快速发展,东岭人意识到传统的管理机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东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了“鲶鱼”效应。2016年开始在经营系统推行“合伙制”试点工作,选定6家公司作为试点,首批试点单位宁夏金色能源公司主要涉入煤炭贸易,当年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75%,职工全年入股回报收益率达34%。2017年公司业绩再上新台阶,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1.9%,员工入股回报收益率达52.25%,“合伙制”彻底解决了“为谁干”的核心问题。2018年,集团将合伙制向钢铁、煤炭、有色、原料等领域拓展,截至目前成立了合伙制公司19个。
与此同时,遍布全国的近百家公司,每天数十亿元的资金往来,以及稍纵即逝的市场变化,都倒逼着这个拥有近2万名职工的大型企业集团,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
东岭人再次突破自我,引入国内知名的信息化企业,结合自身需求,量身打造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及时掌握国际市场的最新动态,东岭村(集团)早在本世纪初,就在上海陆家嘴金融商务中心设立了上海金克金属贸易有限公司。在企业内部,东岭集团也搭建了信息整合平台,聘请专业信息分析师,成立了“黑色金属研究院”“钢谷网数据研究中心”和“有色金属投研中心”,对各公司和销售网点的市场信息和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全方位采集大数据,精准研判,为集团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迈进“大数据”时代的东岭人,再次拥有了一个“蓬勃”的“芯”——公司每天的财务状况、销售、出库、入库等数据一目了然,为公司决策提供了最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利用“大数据”整合资源,东岭产生了“核裂变”,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如今,“东岭”已成为全国钢材行业最响亮的品牌,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东岭集团”商标也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集团内贸和外贸业务分别实现总收入336.24、941.4亿元,同比增长43.9%、41.8%。
4 “既要把人带富,更要把人带好”
东岭村富了,物质条件有了根本改善,但如果人的文化、思想跟不上,发展就会失衡,就会迷失方向。几十年来,东岭始终重视“人的发展和建设”,坚持“既要把人带富,更要把人带好”。
为淳化乡风民俗,东岭村10多年前就建立了道德讲堂,实行每月开讲制度,坚持“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做一番点评”,常态化开展讲述“好人”故事,评选好公婆、好媳妇、好村民,村里先进典型层出不穷。
最美志愿者罗卫军免费为孩子们辅导乐器,从不懈怠叫累;村民公认的热心人岳巧志,无论哪位村民家里老人去世,他都跑前跑后,一直到为老人办完后事;爱好广泛的好村民李天宝从企业退休后,自学秦腔丑角,成为村里的文艺骨干,时常为村民表演逗乐……还有秧歌队、舞蹈队、管乐队、合唱队、自乐班等等,共同构成了东岭文化的主阵地。
调研中了解到,东岭村以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的行为准则,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违法案件。《村规民约》分为“建设和谐新东岭”“福利及分配待遇”“村风民俗”“婚姻邻里”“附则”五章二十六条,从邻里关系、环境卫生、家庭和谐、婚丧嫁娶甚至宠物管理、家畜家禽饲养等各个环节对村民行为进行了规范,一旦违反《村规民约》,都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比如,《村规民约》要求,村民无故不得在家“吃闲饭”,适龄范围内,都必须工作。这些内容看似是细枝末节,但对村民价值观引导有积极作用,成为村民的道德指南。
为避免村民在婚丧嫁娶方面大操大办,东岭提出了“三个严禁”和“四个坚持”,即严禁唱戏、严禁演歌舞、严禁叫管乐队,坚持不讲排场、坚持不摆阔气、坚持不互相攀比、坚持不举债办婚事。“一开始推行确实有难度,慢慢就习惯了,现在周围居民也跟着我们学呢!”在村里红白理事会工作10多年的岳巧志,对村里新风气的变化感受十分深刻。据粗略统计,仅婚丧嫁娶,每年全村就节省100余万元。
多年来,东岭人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理念,积极投身城市建设、修路、架桥、扶贫、帮困、助学、助教等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安置了上万名国企职工。他们投资8600多万元建成的仿古式文化廊桥,成为宝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2016年首届中国扶贫论坛上,东岭集团荣获“中国扶贫·企业贡献奖”,企业累计捐款超过3亿元。
几十年来,东岭村先后涌现出10多名全国、省部级劳动模范,30多名省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种企业文化与积极向上、和谐共享的村风民俗交相辉映,使东岭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东岭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村”“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5 关于东岭村发展的思考
企业党建是东岭发展的“方向盘”。早在20多年前,东岭就自觉地在企业设立“党代表”。2002年,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又成立了东岭村(集团)党委,把党建和日常生产紧密结合,“人和项目落在哪,党组织就跟进到哪。”在企业厂矿车间,党小组是员工的主心骨,是生产一线的攻坚队;在村里,党小组是群众的服务队,是文明村风的风向标。党组织延伸到每个角落,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在东岭集团凤翔、凤县等生产单位,党支部的阵地建设延伸到了车间班组。不少集团职工说:“有了党支部党小组,咱们职工群众就有了主心骨,大家干起来更有劲头,发展方向也更明确了。”据了解,全集团建立在末梢的党小组达120多个。目前,村(集团)党委直接管理5个基层党委,10个党总支,48个党支部,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市,党员人数达到2500多人。
深化改革是东岭发展的“动力源”。改革开放初期,不少村庄兴办企业,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曾经很辉煌、比东岭强大百倍的村办企业慢慢淡出历史舞台。而东岭人却能打破条条框框,创新体制机制,走上“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共同发展”的道路;大胆参与国企改革,投资50多亿元,兼并、重组10多家国企;把国际、国内贸易做得风生水起,还在建筑用钢、锌冶炼等领域做到了全国前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初,就投资230亿元建设新东岭城市综合体,大举进入第三产业;在资本雄厚的江苏无锡,出资18亿元,拿下烂尾了8年的268米高的“双子楼”项目。东岭的不断壮大,究其根本,就在于东岭人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善抓机遇。
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头雁”。东岭几十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也离不开东岭村的“领头雁”——李黑记。在“组企一体化”的关键时刻,李黑记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给村集体,赢得群众信赖;在企业股份制改造时,李黑记坚持把村集体作为企业的大股东,自己只占很少的股份。李黑记和村班子成员,摒弃“小我”、踏实干事的精神,带动了整个村子奋发向上、共同致富,这是东岭村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积极发现、培养一批熟悉当地情况、有干事创业热情、敢于奉献牺牲的致富能人,并为他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让他们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乡村振兴基础是产业发展。东岭村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大力发展钢铁贸易、金属加工冶炼、金融投资等产业,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内抓产业链精细化管理,外建东岭集团供应链商业生态,全面实现东岭业务链条上的“资金流、物流、商流”的有效管控和整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闯出了一条符合东岭村实际的产业崛起新路子。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实际,注重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并着力推进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