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省政协召开主题为“加大治霾力度再现陕西蓝天”的月度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们直面雾霾,开出“良方”。
污染排放加地形构成污染原因
陕西尤其关中地区,为什么会形成雾霾?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经过调研,得出结论——经济社会活动排放的大量细颗粒物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及承载度,受静稳天气影响易出现污染天气。
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主任周玉明介绍:“污染物排放是主因,散煤燃烧、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等,加剧了大气污染程度。同时,地形特点和气象条件是形成的外因。”关中地区东西向口袋形地形,污染物不易被消散、减弱,扩散条件“先天不足”。
“雾霾导致的环境生态问题,其关键是消费理念导致的过度消费,其中攀比心理是最大的过度消费。比如汽车,本来1.6排量的就完全在城里可以很好使用,非要用2.4排量的,为什么?因为气派、排场、身份等等。殊不知汽车尾气已成为雾霾的主要成因之一。”会上,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保军的发言不无道理。
委员建议“电化陕西”应对治污减霾
研究显示,约30%的PM2.5来源于燃煤,因此,“减煤”被列为治污降霾综合措施之首。此前有声音说,“减煤”后,我省可以利用天然气替代煤炭、通过“气化陕西”达到治污降霾目标。
省政协委员,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夏玉成提出了反对:“在冬季陕西天然气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西安市民对此深有感触。如果用天然气替代煤炭,用户层面将进一步加剧‘气荒’,影响正常生产和生活。”
不仅如此,在夏玉成看来,目前我省电力内需不旺、外送不畅,发电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且电力产能过剩直接导致煤炭产能过剩。“如果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必将进一步加剧电力和煤炭产能过剩局面,进而严重影响陕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他建议,“电化陕西”应成为治污降霾的首要举措。即通过以电代煤等方式,将电能作为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既能减少大气污染,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电力和煤炭过剩的困局,助推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和能源产业的“良性循环”。
陕西环保四个“前所未有”
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和配套法规、重大事故犯罪构成和认定方式方法;逐级建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机构和工作班子,实行“一周一调度、一周一考核、一周一通报”工作制度;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启动公交车免费乘坐及延长运行时间、提高运力等人性化服务措施,缓解交通拥堵……
3个多小时的时间,近10位政协委员在自己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治污减霾提出了不少建议。
作为主管环保工作的副省长,张道宏发言中用了四个“前所未有”来形容陕西的环保工作。他指出,省委、省政府把治污降霾列为环保工作头号工程,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取得的成效前所未有,面临的形势和压力也前所未有,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跟进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措施,加强监管力度,解决治污降霾“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