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坚持创新20年
2013
05/14
15:15

2006年,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荣获亚洲企业孵化器协会(AABI)颁发的亚洲孵化器大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孵化器;在全国率先推出并实施“创业导师”计划;随后又率先建设了加速器,逐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程孵化服务链……回顾西安高新区创业园20年的发展历程,人们会发现,诸多“第一”和“首创”成为其显著亮点。

西安高新区创业园能够始终走在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前列,是其20年探索创新的结果。

服务创新率先启动创业导师

如今,创业导师早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然而,时光回到2006年,正是西安高新区创业园首开先河,在全国率先推出“创业导师”计划,通过导师培训、咨询、会诊与一对一深度辅导等方式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学降低成长风险,促进创业企业稳健成长。

“创业导师是我们在探索对企业创新服务、提升效能过程中的一个创新结果。”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孵化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此前采取的项目经理走访帮助企业的做法,效率明显降低;与此同时,企业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些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要改变服务方式。”该负责人说。

从2006年起,西安高新区创业园每年根据企业申报的需求聘请创业导师。他们中既有成功创业者,也有专业服务机构人员,还有一些行业专家。他们熟悉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或经历创业过程并已经获得成功,具有对创业企业进行实际辅导的能力与经验,同时愿意贡献时间、精力、智慧和经验帮助创业者。

为建立创业导师的长效机制,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将“创业导师”计划作为培育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制度、人员及资金方面都给予保障。

经过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的精心设计,创业导师通过培训辅导、专题咨询与诊断、与企业结对子三种方式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很多家初创企业从中受益。西安秦申特种调节阀有限公司尽管产品销售额逐年增长,但在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却一直存在困惑,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组织创业导师对该企业进行了一次集体“会诊”,企业负责人重新调整思路后,2008年销售收入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已累计聘请36名创业导师,接受创业导师辅导与诊断的企业已近百余家。

另一方面,创业导师本身也从中有所受益。辅导过多家创业企业的西安三元数码软件公司董事长张建纲表示,这项工作并不是创业导师的单向付出,他从与创业企业的交流过程中也获得了大量市场前沿信息和灵感,其中不乏商机。

2008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全国启动了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计划。在西安高新区召开全国创业导师工作会议上,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作了专题报告,他们的创新做法得到了与会各方的充分认可。

载体创新精心建设加速器

创业导师是针对初创企业提供的创新服务,草堂加速器建设则是西安高新区创业园面向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又一创新力作。

2009年12月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在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启动了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工作,并于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该加速器总规划用地900亩,其中西安高新区创业园自建区域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由18栋单体建筑构成,标准厂房、餐厅、宿舍公寓、综合大楼等一应俱全、配套完善。

由于是为瞪羚企业建立的企业加速成长的基地,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在规划、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借鉴以往建设的经验,对环境和内部空间布局、功能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速器的标准厂房可以进行自由分割,面积从300-13000平方米,厂房最高可达到8.5米,厂房的设计考虑到了生产的每一个细节。

加速器尚在建设期,就有众多企业提出入驻意向。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建立了严格的筛选标准与流程。“除了符合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之外,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结合企业规模、投资强度与发展增速三方面制定了入驻加速器的基本标准。”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主任闫玲说。

据统计,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经过一年多的招商和筛选,共引进38家企业,预计2015年企业产值将达到23亿元以上;加速器建成5年后,企业产值可达30亿元以上,年增幅超过50%。

在积极构建满足高成长性企业空间载体的同时,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加速器服务能力。为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加强与金融服务机构合作,探索创新了标准厂房阶段性回购融资、轻资产企业贷款、股权融资和以租代购四种融资服务模式,已向20余家企业提供了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其中进行股权融资的企业共7家,已经完成股权融资的企业有4家,融资总额超过1.1亿元;通过抵押贷款融资的企业共7家,贷款总计金额超过2000万元;另有7家企业获得5家银行12笔授信,银行最高授信达到1000万元。

此外,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还为企业提供专业的项目策划、国际化、知识产权、培训等服务,力争将加速器打造成西安高新区上市企业的摇篮。

模式创新从一栋楼到一个园

创新往往意味着首开先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在我国孵化器领域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是什么?

“孵化器是从事创新创业服务的专门机构,但孵化器的事业充满了挑战——上游技术创业企业日新月异,下游产业集群千变万化,所以优秀企业孵化器源自自身的不断创新。”闫玲说。

1993年5月,西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成立。此时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经验,西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在首任主任景俊海的带领下,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向孵化器事业起步早的欧美各国学习,一边探索着适合西安的孵化器发展模式,先后翻译、编著了多本孵化器理论专著,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将西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打造成区域最大的综合孵化器。

2003年,根据西安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规划,西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正式更名为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成为集园区建设、企业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于一体的专业机构。

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不断创新园区建设模式,通过委托贷款、BT等多种渠道推动园区发展,在已有物业的基础上自建园区,先后拥有了创新大厦、创业大厦、火炬大厦和创拓大厦共同组成的初创型企业孵化基地,适合于高成长性企业入驻的草堂科技企业加速器,由瞪羚谷、创新商务公寓、现代企业中心组成的办公、居住、生产一体化功能园区,以及由创业广场和都市之门组成的旗舰商务基地。

到过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的人,无不对其宏大的规模、精美的园区与完善的服务体系赞叹,而只有亲历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的人才知道,这其中有过多少坎坷。

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在经营上走出了一条独创的路子。从单一从事企业服务的孵化器变身为园区建设者,在名称的变更后面,更多的是实践路上的探索。人少?不是问题,通过BT模式,解决了建设中的种种困扰;钱不够了?不是问题,通过委托贷款等多种方式,西安高新区创业园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从2003年起,西安高新区创业园每年都要承建数万甚至超过10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用十年的时间实现了空间规模质的飞跃。

园区面积的迅速增加,带来的是招引企业群体的日益丰富,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不仅聚集了大量初创企业,许多成长期、发展期企业也竞相前来,为形成“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的发展模式及“预孵化+孵化+加速培育”这一覆盖高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孵化培育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机会。

然而回过头来看,当2003年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第一次开始园区建设时,许多在孵企业持观望态度,并怀疑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离他们越来越远了。数年之后,当孵化毕业企业迁入风景优美的草堂科技企业加速器时,他们由衷感叹:“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为企业提供了从初创到成长发展的良好发展空间与完善的服务体系,创业园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其实,即使在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内部,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2004年,第一个适合成长期企业的基地“创业新大陆”投运,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的项目经理按照以往经验,在未预约的情况下到企业走访,竟被前台挡住,无缘与企业负责人见面,这与过去到孵化企业推门即入的情况大相径庭。他们逐渐意识到,服务处在不同阶段的企业需要不同的模式,以往的经验必须调整。

在随后的两三年中,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工作人员在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逐渐对处于成长发展期企业的特征与需求稔熟于心。在2006年投运的6.7万平方米现代企业中心东区里,招引入驻了近60家企业。这些企业以年增长超过50%的速度诠释了加速发展的概念,而对这些企业的招引与服务,让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工作人员对高成长性企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2009年建成的草堂科技企业加速器,这些宝贵的经验使得他们对加速器企业的服务更上一个台阶。“上市企业的摇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地”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用创新精神构筑的美好愿景。

随着自身业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西安高新区创业园承担了更多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2009年,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与西安高新区主要中小科技企业聚集的商业楼宇签订协议,建立“科技创业服务站点“,将西安高新区创业园成熟的服务向园区外输送;作为西安高新区孵化器管理服务中心、陕西省孵化器协会理事长单位,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在促进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翻开20年发展的画卷,有经验,有教训,有坎坷,有失误,然而,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秉承着始终不渝的为科技企业提供一流服务宗旨,用20年传承,20年创新,20年厚积薄发,成就了今日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之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