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新发展理念的陕西实践: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2017
10/17
21:39

时间是一把尺子,丈量着走过的路。

9月21日,2017欧亚经济论坛正式开幕,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齐聚古都西安,共商发展大计。陕西,再次让世界瞩目。

从2005年举办首届欧亚经济论坛至今,12年里,欧亚经济论坛吸引了不同语言、不同国度的政府高层、商界名流、专家学者云集。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陕西,类似欧亚经济论坛这样的大型国际盛会,这两年逐渐多了起来。“丝博会暨西洽会”“杨凌农高会”“中国西部跨国采购洽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博鳌亚洲论坛战略发展研讨会”……诸多高规格的会议、论坛、活动,正在不断延伸陕西全球招商链条,为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引资、引技、引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顺着时间之流向上回溯,这些如今司空见惯的国际盛会,对于数年前的陕西来说,却是求之而不得。

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陕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取得了令人羡慕的发展成就。

可就在外界为陕西欢呼叫好时,陕西省委、省政府却居安思危:东部地区在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在快速崛起,周边省区也在奋勇争先。“我们面临前甩后追的严峻形势,‘标兵’体量大、步子稳,‘追兵’速度快、势头猛,挑战很大,压力很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要把陕西放在全国乃至世界大格局中来审视,跳出‘城墙思维’,站在‘秦岭之巅’,开拓视野、博采众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省委书记娄勤俭切中肯綮。“经济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省长胡和平掷地有声。

省委、省政府的担忧不无道理。

一方面,陕西具有区位、科教、能源、文化、军工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陕西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多条铁路、公路、航线在此交会,是全国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陕西科教资源富集,拥有近百所高校,上千家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才超过百万人;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创新综合实力雄厚;陕西是能源大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46.23万亿元,居全国第一位;陕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

另一方面,陕西发展已经站上了新的起点,但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并未根本改变。

陕西地处西北内陆,不沿边、不沿江、不靠海,与东中部发达省份相比,存在着先天的发展劣势。经济外向度低、发展不足、产业不优、群众不富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陕西。

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中国在向东开放、向太平洋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第一轮腾飞。当沿海地区依托海洋经济,尽享改革开放红利而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时,陕西人民曾经一次次眺望东方,无比艳羡蔚蓝色的海洋,期待有朝一日能如大鹏般飞向大海,水击三千里。

“目前东部地区开始进入人均GDP‘一万美元俱乐部’,正在迈向现代化,他们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这种产业结构就决定了增速不会太高。要维持全国中高速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只有保持高速发展,才能缩小东西部差距,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引领作用。”长期关注陕西经济发展的专家如是说。

如何才能变优势为胜势、变难点为亮点,实现后来居上?

如何把陕西的矿产、科教、文化等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开放是全面开放、深度开放,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是对内、对外同步双向的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分析、判断高瞻远瞩,增强了陕西开放发展的信心。

越开放越兴盛,越兴盛越开放。

唯有开放发展,补齐经济外向度低的短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通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大通道,才能突破发展困境,才能让三秦大地焕发新活力。

唯有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由流动,才能开创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相比东部地区,地处内陆的陕西开放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三秦儿女渴望通过开放,让陕西积蓄已久的经济、文化、资源潜能充分释放;渴望通过开放,让生活更便利、过得更舒心。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陕西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放布局需要完善、更需要创新。对于当下的陕西来说,如何扩大开放,开放的契机何在?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