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陕西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2017
10/11
23:04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四个扶贫日,10月10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在2017年这个陕西省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系统提升的关键之年,全省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据省扶贫办主任王卫华介绍,为使精准扶贫真正“胸中有数”,奠定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基础,全省通过逐村、逐户筛查,先后剔除了识别不精准的31万人,并将档外符合条件的34.3万人纳入帮扶范围,核定2016年档内贫困人口78.3万户、228.7万人。在此基础上,发挥陕西优势,统筹建立了国企、高校、医院三大帮扶体系,并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群团组织等作用,建立“3+X”帮扶体系,从而基本形成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王卫华还介绍说,今年以来,全省把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截至目前,中央层面反馈的8方面问题已经全部整改,省市县举一反三、系统自查的2393个问题,也基本完成整改。

安置“三无”劳动力就地就业

据省人社厅副巡视员楚瑞秦介绍,截至目前,全省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0.33万人,自主创业4627人,免费技能培训5.72万人,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为专门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我省多措并举为其开发就地就业机会。楚瑞秦说:“在移民搬迁社区,创办工厂和生产、加工车间等‘社区工程’,让贫困劳动力实现‘楼上居住、楼下上班’。”同时,在社区内增加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并给予岗位补贴,吸纳贫困劳动力上岗。此外,通过强化全省各级各类财政供养单位扶贫责任,将其新增和腾退的服务性、辅助性就业岗位开发为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全省共为贫困劳动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46407个。

“长短结合”优化产业扶贫

省农业厅厅长文引学介绍说,陕西全省产业脱贫对象共39.6万户、124.5万人,超过总贫困人数一半。通过健康脱贫、教育脱贫、移民搬迁摆脱贫困的人员,最终又都要以产业保证持续增收和稳定致富。但受自然禀赋、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市场信息等多方因素影响,产业扶贫往往见效慢、风险大,因此,既要安排短期见效的扶贫项目,又要做好长期打算。

在产业覆盖上,陕西省依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突出区域特色,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在每个贫困县平均安排近1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引导贫困县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优化产业布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是产业发展关键。”文引学说,全省在贫困地区持续推进“十百千万”工程,使3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其中,最终带动24.8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企业与贫困户互惠共赢

今年,省国资委牵头国企组建9个“合力团”,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原则,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促进一二三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组建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是“合力团”的又一扶贫模式。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孙安会举例说,在汉中,由陕西医药集团等4户国企和佛坪县人民政府共同出资6000万元,组建了陕西产业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形成中草药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及销售一体化的医药产业链,就地吸纳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截至9月21日,9个“合力团”共计对接项目134个,已吸纳就业人数2640人,带动贫困户2504户。

民营企业在扶贫攻坚中也奋力助攻。据省工商联副秘书长刘书政介绍,去年3月份,省工商联便联合省扶贫办、省光彩会等成立了陕西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正式启动进村帮扶。“以前是企业发展后回馈社会,扶贫沾发展的光,现在是企业在扶贫中促进自身发展,与贫困户互惠共赢。”刘书政说,通过智力扶贫、捐赠扶贫、产业扶贫等方式,截至目前,全省进入台账系统的民营企业已有1677家,帮扶贫困人口已达28.8120万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