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在《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中明确提出“旅游+”的发展战略,并阐述了“旅游+”的概念,提出“‘旅游+’能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近年来,西安紧随时代步伐,积极实践“旅游+”的发展模式。“旅游+”的内容丰富多彩,旅游+文化、农业、工业和生态等旅游新业态均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果。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旅游+”这一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不能忽视的是,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推进“旅游+”造成了阻碍。
首先,大数据共享困难。虽然目前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但对核心数据的获取和共享仍然存在着较为困难的尴尬局面。由于受技术、成本和体制等因素的限制,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技术主要掌握在政府和部分企业(如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等)手中,大部分的核心数据自然掌握在他们手中。这一情况也出现在旅游业中,即缺乏一个可以及时获取和发布与旅游相关或能为旅游所用的数据平台。若是受限于数据共享,何谈推进旅游产业融合。
其次,大数据技术有待提高。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正是在分析过程中实现大数据的价值。由于大数据分析受限于当前的技术条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大数据是基于海量的存储数据进行分析,当关注某事物的社会群体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大数据分析可以敏锐地捕捉到这种趋势;但当一些具有潜在价值的事物,它还没有得到大众的快速认可时,导致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容易被摒弃,这样分析得到的结论和实际情况会有偏差,就会误导最终的决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最后,专业人才匮乏。据《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大数据人才只有46万,未来3到5年人才缺口达150万之多,西安同样也面临着大数据人才匮乏的局面。高校大数据教育刚开始起步,全国已有35所高校获批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这个专业,然而西安没有任何一所高校榜上有名。
要想真正用好大数据,释放大数据的力量,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融合,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大数据为旅游产业融合服务的本领。
首先,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流动和共享对于实现数据的价值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建立西安自己的旅游大数据中心迫在眉睫。由于旅游涉及的行业众多,旅游大数据的来源也就多种多样,这就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各行各业共同发力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通过加强与携程、百度等企业以及三大运营商的合作,同时整合政府部门已有的数据资源,实现旅游大数据的共享共用。
其次,升级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的获取只是第一步,如何对获得的旅游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避免受到样本代表性、样本数量以及数据真实性等因素的干扰,这就对大数据技术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目前旅游大数据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真正实现大数据在旅游产业融合中的落地,还需要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等方式实现大数据技术的突破和升级,提高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从而为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撑。
最后,实施人才战略。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需要大量专业的大数据人才提供智力支持,既有数据技术又懂旅游的综合性人才成为稀缺资源。目前西安交通大学等几所高校在研究大数据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西安大数据的发展而言,仅有这几所高校的大数据人才还远远不够。要充分利用西安高校云集的优势,积极培养具有先进的理念、扎实的专业理论和综合协调能力等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为西安旅游大数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