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新发展
2017
07/31
23:22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直接关系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几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引领的是新时代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要求,“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论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在深化综合改革、追赶超越、建设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新的发展。

创新发展--着力提高高校发展质量和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创新发展是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及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和核心动力,高校要把创新摆在高校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管理体制机制、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让创新贯穿于高校各项工作。高校应不断增强创新的意识,使创新在整个高校蔚然成风。应探索并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使创新贯穿于学校每一项工作。应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办学同质化、功利化、行政化的问题,解决高校供给侧与经济社会需求侧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应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注重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实训实践等方面的创新,一切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协调发展--着力形成高校平衡发展结构。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层面所设计要求的是区域、城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与国防建设融合平衡发展,而高等教育或者说是高校也是在区域、城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高校内部融合平衡发展。在客观层面上,中央和省级教育管理部门在高校整体布局之外,更多的应该在招生数量、重大项目、重大课题、资源分配、教师资源等方向综合考虑协调发展问题,更多的向中西部高校倾斜。对于高校来讲,应围绕创新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贪大求全,也不搞千篇一律,关键是提高育人质量,凝练特色,错位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高校之间的协调发展。就高校内部而言,应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要求,优化各种资源,着力解决自己内部失衡的问题,尤其是应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学科结构、优化课程结构、优化实验实训结构等方面下大功夫,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不断凝练办学特色,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办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以满足人民群众享受高等教育的不同需要。

绿色发展--着力形成高校人与自然的共生。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从高校的视角出发,就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条件保障,形成良好的生态。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高校的环境、条件保障以及生态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需要加快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对高校来说是很宽泛的。具体来讲,高校应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文化氛围浓厚,到处显现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态势;整个校园环境优美,干净卫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为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与之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应重视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和特殊化,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应的环境和条件。过去的应试教育,不但缩短了学生生命的长度,而且也压缩了学生生命的宽度,应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加长学生生命的长度、宽度和广度,使学生珍重生命,具有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增长知识才干,使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教育,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

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就是用开放的理念引导我国教育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高校开放发展,包括对外、对内开放发展。对外开放就是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在合作与交流中实现超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同时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家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对内开放即对国内开放,高校应促进教育市场、教育资源和教育治理的开放,面向有偿举办教育、接受教育、监督教育和献身教育的有识之士开放,还应加强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把各界精英请进来,使社会资源和高校资源共享,进一步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

共享发展--着力增强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高校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享发展的论述,把共享发展落到实处。共享体现了党的宗旨,为广大人民服务,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绝不是为个人或一部分人的利益,共享揭示着社会公平。高校应以共享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行名师、名课、名教材在各层次各类型学校广泛共享。应更加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社会需求,更多关注师生员工所盼所需,推改革、调结构、促发展、上水平,实现学校更高质量、更大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使广大师生员工对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有更多获得感。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把教育公平观念全面付诸实践,以教育公平来体现教育服务产品共享。共享不只是教育资源的问题,也是教育的本质特征,要使所有人都能够公平享受教育。

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代替。”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高校的认识和行动。高校要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内在的统一性和有机结合,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整体,一体坚持、一体贯彻。就教师队伍建设来说,制度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等需要创新,教师岗位设置和职级结构等需要协调,引进、稳定大师名师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等需要绿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需要开放,教师要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学习工作生活更为殷实需要共享,而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力,高校就能够建设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指导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的问题,高校只有把新发展理念有机统一起来,在体制机制、制度决策上统筹谋划,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才能够推动高校的改革发展,才能够真正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才能够与全国同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