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娄勤俭:优化产业结构是陕西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
2013
05/06
15:03

今后五年,我省要实现“三个翻一番”的目标,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首要任务

西部大开发以来,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省产业结构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产业层次不高和结构不合理并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能源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占GDP比重跌至34.6%。二是能源资源储备有限与高消耗、低转化的问题并存。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高0.18吨标准煤,煤矿回采率、油田平均采收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与省内配套不足并存。大中型企业数量相当于广东的10%和四川的50%,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在全国排第26位,省内配套率只有30%左右。四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与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并存。大中型企业R&D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其中省内转化不到三成。五是生产力布局不合理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并存。各地都在追求“小而全”,既造成了资源不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球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发达国家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我国东部地区利用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我们要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解决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向

优化产业结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的原则,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进大调整、大协作、大循环,延长产业链,打造新支柱,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2015年确立陕西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2020年现代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在中西部居于领先地位。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两化融合的要求,推广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推动研发设计、试验测试、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做大做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有色、纺织、建筑、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二是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围绕集成电路、煤化工、汽车、输变电、新材料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形成20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和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上千亿的企业。三是以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基地为契机,有效整合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高校院所与企业的科技资源,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2015年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1.8%,省内转化的技术合同比例超过50%。四是全面加快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建设步伐,在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同时,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和参与国际分工,更加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力争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推动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五是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基础优势和功能定位,把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发展城镇化结合起来,实施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战略,优化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六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全面推进的同时,选择基础好、有优势、潜力大的行业重点突破,打造若干新的支柱产业。

三、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

(一)加快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再造一个化工产业,促进能源与化工两翼齐飞。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稳步增加一次能源产能的基础上,加快构建煤油气到基础化工产品,再到精细化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加快特高压输电等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力争2017年能源化工增加值达到8000亿元,其中化工产业占12%以上,煤炭产量达到7亿吨,油气当量8000万吨,电力装机6000万千瓦。

(二)以汽车、输变电为重点,围绕龙头企业抓配套,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规模。以陕汽、比亚迪、法士特为核心实施百万辆汽车工程,加快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升级换代,增强省内配套能力。以西电集团为核心发展高端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带动国德电气、西电宝光等企业发展。到2017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

(三)抓住国家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和航天工程机遇,加快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积极跟进大型运输机研制和批量生产,深度参与新舟700飞机项目,建设无人机产业园,加快发展航空零部件、机载设备、机场设备、导航与空管设备以及新材料等配套产业。围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工程,依托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航天运载动力、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重点培育民用卫星应用产业和特种技术产业。

(四)持续发酵“三星效应”,迅速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是发展配套产业,向上下游扩张产业链,带动电子级硅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封装等产业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聚集区。以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重点,抓好三大通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华为全球交换技术中心和爱立信全球服务中心西安分部等项目,形成信息产业多元发展格局。

(五)围绕整体应用,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中国钛谷”、“中国钼都”和“中国镁都”。依托陕西有色、宝钛集团、金堆城等重点企业,发挥榆林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份额的优势,构建钛及钛合金、钼及钼合金、镁铝合金、硅材料、高性能碳纤维、金属铌钽等产业链,推进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物流产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进一步挖掘红色游、文物游、山水游的内涵,结合旅游名镇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旅游项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文化市场,建设特色文化园区,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建设西咸新区空港物流园区、蒲城内府机场物流园区,加快发展航空物流业,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航空货运中心。加大对互联网内容产业、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等的支持力度,推动新兴服务业尽快扩大规模。

(七)以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国民经济基础。以杨凌示范区为引领、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为示范、省级园区为支撑、市县园区为依托发展现代农业,“十二五”末建成省级园区300个以上,引领建设各类园区2000个以上,面积占全省耕地15%以上,单位面积产出比高出非园区30%以上。

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保障措施

优化产业结构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必须统筹协调,强化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要根据国家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涉及我省的专项发展规划,以策划项目为中心抓紧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充分发挥规划的统领作用。要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从“营改增”试点入手调整税费政策、降低企业负担,贯彻落实国家新“36条”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要落实鼓励企业成立研发机构和提取科研经费制度,支持科研成果加速转化特别是就地转化,坚持向中小企业派首席工程师和向农业专业合作社派技术员制度,落实股权奖励、股权出售、分红奖励等激励机制,推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整合使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资金、以奖代补、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重点企业,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力争2015年累计发行债券规模突破810亿元。

优化产业结构,必须以更大的力度和更高的智慧推进改革,通过改革来破除思想观念束缚、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深层次矛盾,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