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第三批自贸区名单终于揭晓,陕西不负众望,位列其中。
陕西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陕西自贸区突出了向西开放的特点。陕西要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并且打造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这正是陕西自贸区的特色。各种政策红利的叠加,都为陕西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大片区担负产业发展重任
陕西省包括西安市目前已拥有了相对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和文化产业方面也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西安都具有快速发展的潜力。
陕西自贸区含三大片区、9个功能区。
中心片区:
87.76平方公里(含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0.75平方公里、B0.79平方公里、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3.64平方公里和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型〕0.36平方公里)。
中心片区担负起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任,着力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贸易金融等产业。将推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建设,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高地和人文交流高地。
其中的高新功能片区,在战略新兴产业聚集方面,截至2016年底,累计引进三星及其配套企业113家,吸引了比亚迪新能源客车、跨座式单轨等项目落地,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94家。
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
26.43平方公里(包含西安国际港务区和浐灞生态区部分区域)。
纳入自贸区之后,国际港务区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产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内陆中转枢纽港、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及欧亚贸易和人文交流合作新平台。
国际港务区有我国首个国际陆港“西安港”、中亚班列“长安号”,以及一类陆路开放口岸、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基础的对外开放基础格局;浐灞生态区则是陕西金融产业聚集之地。
杨凌示范区片区:
共5.76平方公里。
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在农业改革发展中成绩明显。该片区将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通过全面扩大国际农业领域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政策红利推动陕西企业走出去
陕西自贸试验区把支持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作为建设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主动放宽境外投资限制,简化境外投资管理程序,明确提出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实行备案制,属省级管理权限的,由自贸试验区负责备案管理;同时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和境外资产、人员安全风险防范。
西安是陕西自贸区主体功能区,形成了五大类20条创新举措,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中企君找出了企业可以重点关注的几点措施:
西安积极探索新型贸易发展方式,创新通关监管模式,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实行机场货站前移,缩短企业通关时间;采取“舱单归并”和“大包过机”通关模式,有效提高通关效率;推行陆空联运新模式,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积极探索设立海外仓,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促进“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面向全球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为自贸试验区集聚全球优势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陕西自贸区政策落地后,相关税费将进一步减少,进口商品价格大约能低15%,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在整个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融资渠道将更加多元,从西安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转口贸易将更加兴盛,整个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自贸试验区推出的对外投资便利化措施,将为企业放开手脚发展国际产业合作提供有效支撑,还能带动陕西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出口,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凭借贸易便利化、投资“正面清单”管理、事中事后监管、金融开放创新等自贸区优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的资本和投资人,都将更加瞩目陕西。
自贸区绝不是一个过去的政策“洼地”,而是一个“苗圃”,所做的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会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陕西自贸区让陕西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领航者。在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陕西正像磁石一样汇聚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