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开发区引领陕西经济新跨越 未来向新城区转型
2013
05/03
15:22

自1991年我省成立第一家开发区以来,经过20多年发展,如今开发区已成为陕西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截至2012年底,省内共有国家级经开区5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开发区16个,覆盖了全省11个市区。

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高效务实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数千家各类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在陕投资的82家企业以及200多家中国500强企业,绝大多数都落户在开发区。这些项目既引进了大量资金,也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促进陕西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体制创新、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经济发展发挥了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特别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引进的最大外商投资项目,一期投资达70亿美元的三星电子闪存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据了解,我省省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最活跃、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2012年,全省2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250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省总值的31.2%;引进内资1372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省总量的40.4%。引进外资19.6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占全省总量的66.8%。出口达到64.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4%,同比增长22%,开发区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近年来,我省开发区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目标,引进了一大批航空航天、高端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软件、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初步形成了以航空航天、输变电成套设备和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以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资源深加工为重点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以电子信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商用汽车产业集群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省的80%以上。

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开发区已成为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总体上已走出以往的“经济孤岛”,发展成为新型城区。通过配套建设学校、医院、超市、酒店、金融、保险、通信等综合性服务设施,使开发区成为产业集聚地和人口集聚地,吸纳了大量农业劳动力进入二产和三产领域,促进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加快了全省城市化进程。

未来向新城区转型

对于我省开发区今后如何加快科学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表示,一是实行规模扩张与提升质量并重,增加省级以上开发区数量,力争经过5年努力发展,使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区拥有省级开发区;选择一批特色鲜明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力争5年内使每个市拥有2个以上的国家级开发区。支持西安高新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支持西安经开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建设领先西部的超大规模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在全省形成国家级开发区领头,省级开发区为中坚,省级以下开发区跟进的“雁阵”型开发区体系,带动全省经济跨越发展。

二是引导开发区按特色化进行战略定位,实现错位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特色化发展的战略取向,完善开发区发展规划,突出特色产业,努力形成各有侧重、特色彰显、错位发展的态势。

三是健全开发区城市功能,提升开发区发展环境。西高新、经开区、民用航天、民用航空等国家级开发区要按照国际标准配套高端城市综合体,形成与国际接轨的软硬环境;省级开发区按照城市新区进行开发建设,逐步增强社区功能,从单一的工业制造型园区向多功能产业区和宜居、宜业、宜商的新城区转型。

四是创新推进开发区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将研究提出进一步下放开发区人事、土地、规划、建设、财政、环保、税务、工商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探索建立开发区与当地政府工作共担、成果共享机制,采取领导交叉任职,部分职能部门整合、相互考核等办法,实现开发区与当地政府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新局面。

五是加大省级以下开发区支持力度,使开发区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支持省级以下开发区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每个开发区将建设成为当地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新城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