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新闻发布人、局长闫华锋就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作新闻发布。
2015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困难局面,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集中精力抓项目,攻坚克难稳增长,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稳步增长,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全国
符合宏观调控预期增速
据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69.0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高 于全省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92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737.22亿元,增长9.0%, 第三产业增加值517.94亿元,增长9.4%。
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24.52亿元,增长5.4%。 粮食总产量217.27万吨,增长5.5%。全年蔬菜产量253.23万吨,增长6%,水果产量310.56万吨,增长6.3%。肉产量22.01万吨, 下降0.9%,蛋产量10.84万吨,增长3.1%,奶产量40.4万吨,增长0.4%;工业生产缓中有升。1—12月全市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 1975.94亿元,增长4.3%。全年实现增加值610.5亿元,增长8.8%,较前三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从能耗方面看,能源消费不断降低。 2015年万元GDP能耗1.318吨标准煤,较上年下降3.205%;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85.21亿元,增长 18.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8.22亿元,增长20.2%。其中一产投资完成210.88亿元,增长54.8%。二产投资完成481.36亿元, 增长10.9%。三产投资完成1285.98亿元,增长19.5%;房地产市场逐步趋稳。1—12月房地产施工面积1066.98万平方米,增长 3.5%,增速较前三季度回升3.6个百分点,较去年回升17.3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逐步减少,12月底,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67.56万平方米, 较上年末下降39.3%,其中住宅待售面积28.03万平方米,下降62.9%;消费品市场运行稳定。1—12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3.22亿 元,增长13.9%,增速居全省第一,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9005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62元,增长9.7%;财政金融形势稳定。1—12月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2.06亿元,同口径增 长12.08%。财政支出335.04亿元,同比增长14.19%。截至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37.37亿元,较年初增长 10.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20.59亿元,较年初增长13.5%。
闫华锋说,过去的一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全球贸易总量减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对这种形势,市委、 市政府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效益上,积极主动,因势利导,抓改革、调结构,去产能、去库存、减能耗,采取坚强有力举措促进经济稳中向 好,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就业、生产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发展各方面都在持续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能源资源压力方面也取得 了很好的成绩。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2%,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蒲城70万吨烯烃、华县派尔森、澄城烟厂技改、沃特玛新能源、3D 打印基地等工程相继建成投产,生态环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等都有长足发展。同时,富平、大荔、华阴等县市的美丽乡村建 设和乡村旅游红红火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蓬勃发展。因此,综合评价2015年渭南经济发展水平,“8.7%”是来之不易、符合预期、十分可喜的 增长速度。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在全市经济稳步增长的大趋势下,我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首先是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占比提升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能够吸纳各种不同素质的劳动者就业,第三产业就业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小,对稳 定增长、扩大就业有重要促进作用。2015年,我市产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5.2%,较2014年提高3.8个百分点。这标示着我市经 济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工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非能源工业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2015年我市能源工业总产值572.12亿 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6%,非能源工业总产值1359.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0.4%,比2014年提高2.5个百分点,这预 示着我市在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非能源工业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48.6%。2015 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713.7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6%,比2014年提高1.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同比增长12.2%,比同期 GDP增速高出3.5个百分点,对全市GDP的增长作出了有力贡献。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表明我市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人民就业得到一定保障。
适应经济新常态
抢抓机遇促改革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新闻发布会上,闫华锋还从统计工作视角,重点就2016年我市经济如何既持续保持合理增速,又实现转型升级,以及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如何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问题做了分析说明。
当前全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渭南发展也已站在新的起点上。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如产业结构偏“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生态环 境约束趋紧等问题已有所显现,全市经济已进入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在这种背景下,我市应抓住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经济带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 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机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挑战,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工作。
一是要保持稳中求进,确保合理的增 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不动摇,坚持“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不偏离,细化、强化工作措施,把握好总体经济“稳中有进”的基调,加快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新“四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二是要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要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在去产能 方面下工夫见成效。要按照创新驱动要求,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要在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 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要鼓励民营资本发展,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投资主体,既要“招商”,又要“选商”,全面落实产业类项目和基础建设 重点项目,使其尽快达产达效,确保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四是要不断丰富市场,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要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和生 态保护等方面的投资建设力度,保障民生事业发展。同时,通过不断优化调整消费市场投资环境和居民消费环境,进一步繁荣和活跃渭南消费市场,不断提高消费水 平,真正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
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等发展 新要求,结合渭南实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去产能。与省上淘汰过剩产能目标对接,我市要加快煤炭、水泥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力争年 内淘汰30万吨水泥产能,抓好韩城、澄合、蒲白矿务局1000万吨煤炭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同时,加快在清洁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产能培 育,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竞争力强的替代产能。二是去库存,关键是消化房地产库存。要抓住中省政策机遇,通过加快农民市民化,鼓励农民进城落户等办法, 扩大有效需求,消化库存。同时,要下工夫提升新建和已建成小区的品位和周边配套,用品位较高、配套齐全的小区吸引更多群众来渭购房居住。三是降低成本,主 要是让企业轻装上阵,尽可能减少企业制度性的交易成本、税费负担、财务成本、电力和物流成本。为企业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创新转 化率,为部分企业提供资金便利和税费减免。同时,对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盈利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靠政策补贴和银行续贷存在的“僵尸企业”,采取政策 上断奶、资金上抽血等办法,督促和引导企业尽快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让政府甩掉包袱,把政策资金集中投放到市场前景好、研发能力强的企业上 去。
新常态蕴藏新机遇,新机遇成就新发展。2015年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坚持改革创新,经济发展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预期 目标。2016年,我们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盯决胜小康的目标,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省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在调结构和转方式 上下工夫,加强供给侧改革的研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美丽、绿色新渭南作出新贡献。
渭南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