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弯超车新跨越转型升级新阶段
“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全省人民砥砺奋进,坚定不移实施西部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三个陕西”建设,经济增速位列第一方阵,经济总量位次继续前移,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从经济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大跨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一、经济社会发展亮点
(一)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总量跻身中等发达省份行列。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保持了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以上的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3年突破1.5万亿元,2015年突破1.8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加1600多亿元,较“十一五”年均增量多360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继“十一五”期间连续前移3 位后,又于2012年超过黑龙江前移至16位,2015年有望再次实现赶超,跻身全国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二)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010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十二五”期间于2011年突破5000美元、2012年突破6000美元;2014年突破7000美元、约折合7640美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初步测算,2015年突破8000美元。人均GDP自2012年起稳居全国第14位。
(三)投资总量超过规划目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8万亿元,超过规划目标0.8万亿元,年均增长20.8%,总量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累计约1.6万亿元,约占投资总量的21%,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西客专、西安地铁2号线南段等项目建成投用,引汉济渭、东庄水库建设取得突破进展,2014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4466公里、民用航线698条、铁路营业里程4924公里,分别较2010年增加1063公里、340条、474公里,“西安一日经济圈”半径逐年扩大。工业投资累计约2.4万亿元,其中能源化工工业投资累计约1.3万亿元,分别约占投资总量的31%和17%,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和国内首个煤电铝镁合金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备受瞩目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如期量产,西部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中兴1500万部手机项目开工,大飞机、新舟系列客机和无人机项目同步推进。
(四)消费市场快速增长,消费规模持续扩张。“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全省消费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消费热点不断显现,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初步测算,“十二五”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年均增长15.5%;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6570亿元,相当于“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累计总额的57%,在全国位次,由2010的第20位升至第17位。
(五)工业化程度从中期进入后期,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我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速1.6个百分点;总量连续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和7000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7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较高水平,2013年最高达到46.8%,2015年占比42.7%,发展水平从工业化中期进入工业化后期。延长石油、陕煤化进入世界500强。主要工业产品稳定增长,2014年,原煤52008.2万吨,是2010年的1.4倍;天然原油3767.8万吨,是2010年的1.2 倍;天然气产量突破400亿立方米、达到410.11亿立方米,较2010年翻了近一番;发电量1600.88亿千瓦时,是2010年的1.5倍;水泥及钢材产量分别达到9083.49万吨和1683.92万吨,均为2010年的1.7倍。
(六)粮食连年丰收,苹果、猕猴桃面积、产量全国第一。粮食总产连续11年超千万吨。2014年全省粮食产量1197.78万吨,较2010年增长2.8%;2015年夏粮产量达491.7万吨,创17年来新高。2014年全省水果总产量达到1553.98万吨,较2010年增长25.5%;苹果面积1022.7万亩,增长13.3%,产量988.01万吨,增长15.4%,陕西成为每年可为全国每人提供7公斤苹果的果业大省;猕猴桃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93万亩和120.59万吨,分别较2010年增长31.3%和91.6%,均居全国第一,成为继苹果之后陕西果业的又一亮点。蔬菜产量稳步提升,2014年达1724.68万吨,比2010年增长24.6%,年均增加85.17万吨。
(七)结构调整初现成效,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初步测算,“十二五”末我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52.3:38.7。与“十一五” 末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优化。“十二五”期间,能源化工工业继续保持主导地位,但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62.3%下降至2014年的61.2%;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工业等非能源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占比分别较2010年末提升0.6、2.7和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2010年的7.7%提高到2014年的8.4%。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深入实施“一市一策”,扎实推进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十二五”前4年,关中年均增长12.4%,支撑引领作用增强,陕北年均增长10.3%,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陕南年均增长13.7%,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关中、陕北、陕南经济总量比为62.7:24.4:12.9,与2010年相比,关中下降0.1个百分点、陕北下降1.7个百分点、陕南上升1.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突破10%,较“十一五”末提高1.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撑起全省经济“半壁江山”。 “十二五”时期,陕西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占比逐年提高,由2010年的49.5%提升到2015年的53.3%,提高了3.8个百分点。
(八)城镇化水平突破50%,陕西城乡发展进入新阶段。“十二五”期间,我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实施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重点示范镇建设,推动农村人口进城就业落户,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012年突破50%、达到50.02%;初步测算2015年达到53.6%,较2010年45.7%提高7.9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由2010年4.25个百分点缩小到2014年的2.2个百分点。陕西已由农业社会步入工业化社会,社会结构正在不断演进与优化。
(九)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富裕陕西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初步测算,201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400元,比2010年增加10705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1.5%,在全国的位次由2010年的第19位前移至第17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0元,比2010年增加3895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4.4%,在全国的位次由2010年的第27位前移至第26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由2010年的3.82:1缩小至2015年的3.01:1。民生财政保障力度不减。地方财政收入翻番,2011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500亿元,之后每年增加百亿元以上,初步测算2015年超过2000亿元、约2055亿元,较2010年958.21亿元翻一番。百元GDP地方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9.47元提高到11.32元。初步测算,财政支出2015年突破4000亿元、约4100亿元,是2010年2218.83亿元的1.8倍,接近翻一番;其中,民生支出占比一直高于80%,有力保障了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项目、移民搬迁、食品环保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林水等各项重点民生建设。金融存、贷款实现新突破。“十二五”期间,我省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达到30705.66 亿元,是2010全年的1.9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达到20665.91亿元,是2010年全年的2.1倍,翻了一番多。
(十)节能降耗成绩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4%,超额完成累计下降16%的目标任务。以秦岭保护、渭河治理、退耕还林、“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强力推进,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41.42%提高到2014年的43.0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10.67平方米提高到2014年的12.58平方米。“十二五”前4年,全省累计完成造林1997.17万亩。2014年,各市空气日报优良率平均值达到75%以上。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速度变化方面,经济增速进入下降回调期,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从实际增速表现看,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陕西GDP增速分别为13.9%、12.9%、11%、9.7%,同期全国GDP增速分别为9.3%、7.7%、7.7%、7.4%,均呈回调趋势。从潜在增长率测算看,采用基于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测算,2014年—2020年,全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区间为7.57%—6.75%,我省经济潜在增长率区间为10.50%—8.85%,均呈下降趋势。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实际增速也将有所回调。
(二) 结构优化方面,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结构仍然“偏重”且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十二五”期间,陕西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二产业占比一直在55%以上,2014年达到54.8%,较全国水平高出12.2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占比2014年为36.4%,较全国水平48.2%低1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上,陕西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体,而全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十二五”以来,陕西能源化工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保持在58%以上,2014年占比达到58.2%,较占比第二位的装备制造业和第三位的食品工业分别高出46.9和48.6个百分点。从能源化工工业内部结构看,开采类占比过高、加工转化类占比较低,产业链短、价值链低。2014年我省能源化工工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8.2%、GDP的24.6%,但其中开采类增加值占比达68.3%,加工转化类增加值占比仅为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