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破”与“立”相结合,让产业“聚绿”、科技“强绿”。今年以来,柳州市从“新”出发,驱动工业“内核”走向绿色发展之路。初步统计,今年1至7月,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技术改造完成投资580.34亿元,同比增长16.6%;申请专利7109件,同比增长243.93%。数据表明,转型升级谋求绿色发展的声音,正响彻工业柳州的每一个角落。
以创新赢得先机,让柳州充满智慧。近年来,柳州市坚持打破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优化产业升级。今年前7个月,柳州市工业完成投资467.41亿元,同比增长18.2%;制造业完成投资437.58亿元,同比增长19.4%,有力推动了产业规模和竞争力的提升。
国家土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柳工全球研发中心上半年正式落成;五菱宏光、宝骏系列等柳州MPV占据了国内市场半壁 江山;柳州欧维姆、源创电喷等相关企业参与制定、修订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源于创新,柳州无时不在迸发出强大活力。目前,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柳州“加速度”以创新“智造”赢得了“点赞”。
作为工业基地的柳州,早年也曾走过“先生产后生活”的路子。淘汰落后产能,过程十分痛苦。
“但该退,就壮士断腕;该进,则全力挺进。”这既彰显出龙城上下咬紧牙关的决心,也彰显出柳州经济承受阵痛的定力。
引导企业“退城进郊”“退城进园”,对搬迁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对治理无望、影响百姓生活的重污染企业坚决关闭……近年来,柳州市通过宏观调控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长期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实现了企业受益、百姓受益、城市受益、环境受益的“多赢”局面:“十二五”期工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今年1至7月,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给柳州市的工业节能目标;9家年耗5千至1万吨标准煤重点耗能企业按产值(现价)能耗统计节能1514吨标准煤,一个绿色的工业柳州正向我们走来。
进退增减之中,柳州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标志性突破。目前,柳州市共建有10个自治区A类及以上工业园。其中,经国家批准的国家级工业园区1个,核准的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个,自治区批复的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7个。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50%以上,一些园区的集聚和吸纳效应正逐步凸显,并升级成为产业新城。
尤其是作为广西柳州汽车城的柳东新区,已成为柳州产业发展和城市东扩的重要战略承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