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数千年前,杜甫客居长安,对于长安西南方美景、我国历史上第一大人工湖——昆明池总是不吝赞美。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用一首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遥想“八水绕长安”的盛景,对陕西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而《上林赋》所描述的场景,就是汉长安城昆明池畔的上林苑。
八月的西安,酷热连连。顶着热辣的阳光,记者再寻昆明池,却见这片土地上机器轰鸣,施工正忙。一项旨在恢复昆明湖原貌的水利工程正在紧张进行。
以往,巍峨的秦岭端坐在关中大地的南边,每到雨季会有许多雨水从秦岭深处流出。但由于秦岭距离渭河太近、落差太大,雨水来不及停留,就白白流走了。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利用这种天然的优势就地开湖蓄水,形成昆明池,相当于4个西湖大小。之后数百年,昆明池发挥了供给都城水源、浇灌农田等功能。之后,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长安城用水量不断增多等因素,昆明池渐渐干涸。享受无尽赞誉的昆明池,原来碧波荡漾的身影再难寻觅,只有偶尔在庄稼地甚至杂草遍地缝隙中露出头的,用于筑堤的石头块,证明着这片土地曾是昆明池所在。
如今这片土地已隶属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昆明池地处沣河东岸,为天然库盆,地形条件满足沣河分洪和蓄滞洪要求,有利于雨洪资源汇集和利用。2015年2月,经过水利专家大量技术勘测和论证,陕西省斗门水库试验段工程启动,斗门水库项目正式拉开帷幕。根据方案设计,斗门水库将利用原昆明池旧址的历史低洼库盆遗存进行建设。这不仅能利用原来地形、水道等天然优势,还能节省成本。
“西咸新区是陕西获批的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建设中的西咸新区需要更可靠的生态承载能力,水资源是核心问题。”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负责人说,“恢复昆明池周边生态,不仅可以提升周边环境,这一水利工程还可以惠及民生。”
“斗门水库的建设,将在河流防洪、调蓄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可以解决未来西安200万人的饮用水问题,以及西安缺乏应急水源的紧迫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建成后的斗门水库还将成为引汉济渭工程西安段的重要调蓄水库。
在斗门水库开工仪式上,陕西省省长娄勤俭表示,在昆明池遗址建设斗门水库,就是要按照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的要求,对秦岭水源进行蓄储调节,以完善关中水系、保障城乡用水、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三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