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赵正永先后两次来到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渭南经开区),对这里的环保节能装备制造产业寄予殷切期望,给予深切关怀。
近年来,渭南经开区以成功晋升省级开发区为契机,全区各项经济指标平均保持在30-40%的增速,已经成为渭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初步形成了环保节能装备制造、机械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集群。
构筑大绿大水大空间新城
渭南经开区把“大绿大水大空间”的城市理念融入到发展中,努力构筑一座宜业宜商宜居的生态文明新城。按照渭南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的战略部署和“高端性、人文性”的理念,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为全区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全新的蓝图。全区规划面积147.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一心、两轴、三区”为空间布局,预计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16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9平方公里,2030年人口规模达到30万,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努力打造低碳环保节能新城、滨河生态宜居家园和新兴产业承接高地。
近年来,该区先后投入近60亿元用于区内道路、电力、给排水、通信、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6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坚持“大栽杨柳槐、建设新经开”的理念,启动了渭河北岸生态景观长廊建设,积极实施已建成道路的绿化亮化和城市边角地、三角地的绿化工程,达到了“一街一景、一景多树”的景观效果。以渭富路沿线商业开发为重点,抓建房,聚人气,加快建设五星级酒店、建科花园、和谐广场等中高档住宅小区建设步伐,开工建设了长虹苑、冠群都市绿洲、天露酒店、马渡村拆迁安置房等项目。以居易园林遗址公园建设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快速成长。
推进四大主导产业强势崛起
渭南经开区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生命线,把上大项目、搞精品建设、扩经济总量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和战略举措,培育起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形成环保节能装备制造、机械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按照“招得来、留得住、建得快、效益好”的原则,采取项目包联、环境优化和督查监管等措施,强势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紫兆环保、光兆新能源、保障房、孵化基地一期、金盾汽车检测、陕煤地质渭南工业基地等项目均超额完成建设任务。目前该区累计签约项目158个,总投资418亿元,建成投产企业65户,特别是在第十六届西洽会上,西部国际清真食品产业园、康桥汽车城等一批过10亿元项目落户渭南经开区,使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区工业总产值将突破200亿元,其中环保节能装备制造业131亿元,机械电子产业41亿元,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39亿元,其他产业17亿元。主导产业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链,在全部经济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税收实现2亿元。
实施五大战略引领跨越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渭南经开区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历史机遇,着力实施城建优先、项目带动、产业兴区、突破发展和团队提升五大战略。城建优先战略是指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加快南环路以及工业大道东延线等拓宽改造工程,重点建设54.4公里的主、次干道19条,完成投资14.3亿元,形成“五横六纵”的主干路网。加快医院、学校、垃圾污水处理厂以及供热、供气等总投资7.8亿元的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带动战略是指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项目求发展、促跨越、谋突破。紧盯中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战略布局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产业转移动态,瞄准高新技术企业、节能环保企业和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力争每年引进3-5个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行业核心企业。培育1-2个最具自主创新优势的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力争使环保节能装备产业园和国德电气产值规模均达到20亿元以上,大力扶持600兆瓦LED、泓利钢管等项目产值突破5亿元。产业兴区战略是指多措并举抓好建成企业的提质增效工作,不断壮大全区经济实力。努力把紫兆环保公司打造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全国最大的垃圾资源化处理装备制造基地。把国德电气公司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高压电气配件基地。把海浪锅炉建成秦东最大的微排锅炉生产基地。依托青岛啤酒、西部国际清真食品产业园以及即将入驻的蒙牛、百威英博等项目,倾力打造西部最大的食品工业园。按照“建高楼、腾空间、增绿地、造景观”的要求,策划包装重大城市综合体和住宅小区,力争五年内开发建设各类房地产160万平方米。突破发展战略是指围绕解决影响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强化协作、机制创新等多种途径,努力在征地拆迁、环境保障、融集资金等方面实现突破发展。团队提升战略就是把组织建设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关键位置,实行“全员聘用、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完善重奖重罚的绩效考核体系,努力打造团结、务实、高效的工作团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加快新区建设。
打造一流高效服务发展环境
渭南经开区奉行“场内的事法人办、厂外的事管委会办”的保姆式服务理念,把服务意识是否增强、服务效率是否提高、项目建设是否按期推进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目前逐步形成了项目引进审批“一条龙”、项目建设“全方位”和项目投产“经常化”三个服务体系,企业服务工作在创新中不断走向规范。党工委、管委会坚持每周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通报分析项目建设情况,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形成了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投产项目抓效能的良好格局。在服务时间上打破三个界限:即上班与下班的界限,白天与黑夜的界限,工作日和节假日的界限,实行“5+2”、“白+黑”工作机制。凡是来渭南经开区投资的项目,不分大小均由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专人负责办理各项手续并全程跟踪服务。目前,企业服务中心代办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手续的时间由过去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规划建设部门“三证一书”手续的办理时间也由过去的3个工作日缩短为现在的1个工作日。
勇当陕西东大门建设主力军
按照省委、省政府把渭南东大门建设成为形象之门、希望之门和幸福之门的战略目标,渭南经开区在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进程中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致力于建设渭南新型工业化承载区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积极发挥和不断完善政策扶持、财税调节、信贷支持、手续代理、劳务派遣、对外宣传等服务手段,一手抓低碳环保型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积极协助申请国家各类政策性资金,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推动建成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一手抓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农村变城市、村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的思路,积极完善农地入股、多元参与,劳务培训和输送、建设经营性住房、开发创意农业等举措,建设集居住、医疗、教育、商贸、文体等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渭南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活动的陕西东大门的战略部署,为渭南经开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经开人将进一步优化服务、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三大任务,运用市场眼光、超前思维和科学视角,谋划、策划和推介既符合自身产业发展规划,又具有良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让投资商能够看到较多显性效益的优质优势项目。进一步加大推介申报力度,使项目真正成为招商引资、争取政策、带动发展的主驱动、主抓手、主载体,奋力打造产城一体、和谐共生的活力新区、产业聚集、蓬勃发展的创业新区和环境优美、景观宜人的生态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