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切换
新闻
陕西咸阳:抢抓优势 布局全链条产业体系
2023
05/17
15:42

原标题:陕西咸阳:突进,凯歌向未来

创新不仅是大势,也是时代考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陕西咸阳用创新投入增速的“快”、科技产出的“优”、创新主体的“强”、高新产业的“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4月26日,总投资22.6亿元的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试验测试基地落户咸阳市三原县,这一拳头项目的落地,无疑为咸阳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插上了新引擎。时隔两天,三航产业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大会在西安举行。

一次次高密度签约,一个个大项目落户,一趟趟洽谈对接,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建设者们一路攻坚克难、乘风破浪,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创造了优异成绩。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咸阳“率先干、勇探索、创一流、作示范”,用足用活秦创原平台,加速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落地转化,全力打造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

抢抓优势 布局全链条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是咸阳高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密码和灵魂。

走进咸阳高新区高科一路,一座现代化大桥由南向北跨越西宝高速,桥上“秦创原”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这里已成为以CEC·咸阳8.6代线项目为龙头,冠捷科技、虹宁、生益科技、林德制气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企业集群。园区内,一两公里范围,从上游的石英砂到玻璃再到智慧大屏、终端组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生产车间(央广网发 咸阳高新区供图)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中国电子西部智谷处于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承载区,2021年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以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发展目标,为入园企业提供招商运营、物业管理、孵化器以及众创空间专业运营等服务。

“我们集团中电光谷是中国电子旗下的上市公司,电子显示器是这片区域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园区主要围绕CEC8.6代项目为龙头进行精准招商,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强链补链延链,目前已引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企业70多家。”中国电子西部智谷运营中心总监刘卫林对企业落户咸阳高新区的初衷侃侃而谈。

孵化器运营只是园区运营的冰山一角,随着入驻企业相继投产,运营服务开始唱主角。基础运维服务由集团旗下丽岛物业来提供,运营服务中心更多的精力抓企业服务。落户咸阳高新区是看中了这里的区域优势、人才优势前景,园区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距离只有两三公里,和高校零距离对接,实现产学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西部智谷园区内,行业的领跑者——陕西瑞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校企科研成果转化的代表项目,主要生产研发铁路智能运维系统、检测设备、专用电机、智能机器人等设备。

公司总经理郭飞说:“这里与西安紧邻,交通方便,资源优势好,秦创原平台增加了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机会,咸阳市经常组织企业参加相关融资、管理方面的培训。”

这几年,咸阳坚持中试转化、企业孵化双轮驱动,打造科技成果商业化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效能孵化样板基地。高标准建设秦创原先行区示范园,加快建设秦创原科技企业孵化中心、西部智谷、光电产业园、正泰电气技术中心,打造秦创原“三器”样板。

一批批科技创新平台也在加快布局——

兴平、武功、礼泉等3个县市成功创建陕西省级高新区,高新区数量进入全省第一梯队。未来,将在高新区高科云谷,兴平航空航天基地、秦创原礼泉创新创业基地、泾阳临空科创园,布局建设“301”科创特区样板,塑造具有县域特色的“一廊一城多区”全域创新的新格局。

秦创原,咸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沃土,一批批科技成果在这里落地扎根生长,将产业链条拉得更长,根基扎得更深。

厚植沃土 做强优秀人才“蓄水池”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最强大脑”和“内核”。

咸阳有高校15所,科研院所17个,居全省第2位。有着全国一流水平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大批技能娴熟的人才。

被誉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与咸阳高新区隔渭河相望。咸阳市紧紧抓住这一优势资源,投资10.3亿元建设与之相连的跨渭河大桥,以实现越来越多的“高精专”人才快速向咸阳聚集。

深入实施人才兴咸计划,建立“技术高管”“产业教授”制度,设立西部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奖等一系列措施留才、惜才、爱才。

4月底,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与秦创原咸阳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签订“就业创业基地”合作协议。

“依托秦创原平台,我们创新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与咸阳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我校向咸阳市科技局申报了三个咸阳市重点实验室,为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障。”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副院长王晓民说道。

根据各大企业需求进行专业培训,给学生提供毕业就上岗的机会。签约仪式上,锐境科技智教业务负责人王毅介绍,他们与全省各大院校进行联系对接,根据园区企业需求实际进行订单式培训,破解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使校企双方达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入驻秦创原后,让陕西通瑞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王鹏感到非常吃惊的是,一个月招了30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一下子解决了过去招不到工人的大难题,他说,咸阳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真是投资兴业的沃土。

秦创原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良性互动、融通发展。

2021年,咸阳市成功举办首届“人才兴咸”大会,聘请34名院士担任咸阳“科技顾问”,邀请高校119所、科研院所76所、金融机构31家参会,签约科技合作、金融+科技项目371个,总投资642亿元。今年,第二届人才兴咸大会将于近期召开。

咸阳正以迫切的聚才之需,诚挚的爱才之心,务实的留才之举,厚植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做强优秀人才“蓄水池”。

汇聚合力 打造两链融合“示范区”

咸阳作为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前沿阵地,面向科技创新“星辰大海”,推动创新主体“星罗棋布”。

创新载体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围绕两链融合,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的核心。

咸阳市聚焦培育壮大科技企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转化科技成果落地,积极引进孵化载体、培育技术研发载体和科技服务机构,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动态联动、深度融合。

咸阳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吴科介绍:“去年,高新区落地科创项目51个,总投资额10.15亿元,其中80%以上项目为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团队牵头成立,实现了落地科创项目和投资额的翻倍增长。”下一步,高新区将承接西部科技创新港科研资源,强化产学研用合作,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渭河北岸转孵区,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

咸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开展“专精特新”培育行动,精准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升高”,培育华友新能源、圣亚机电、因诺航空、唯思得等科技型企业遍地开花。

“为全面落实‘三个年’活动部署,营造宜商宜居、产城融合的低碳智慧化示范园区,我们解决了企业融资、住宿、交通等难题,下一步将加速推进科创项目落地,促进科技成果在装备制造产业园转化。”咸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峰说。

近年来,为集聚产学研用各方优势力量,咸阳出台《市级创新联合体管理办法》,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联合体,通过深度融合破解创新技术难题。建成34个省级以上双创载体,13个创新联合体,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达到5家。

咸阳市加快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落地转化。兴平、武功、礼泉等3个省级高新区深度融入秦创原协同创新“一总多区多平台”发展格局,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积极开展“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发展,成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今年1—4月份,秦创原带动技术合作成交额同比增长43.3%。

如今,除咸阳高新区建设的各类特色示范平台外,咸阳经开区的临空智造园、渭城区的光电科技产业园、秦都区的“智汇原”创新平台等特色园区如雨后春笋,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生命周期孵化链条,促进科技项目产业化发展。

短短几年,创新要素、人才、科创项目在秦创原加速聚集,秦创原不仅是各方人才创新创业的一片热土,更是咸阳高质量发展的一张耀眼名片。

到2025年,转化科技成果突破6000项,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突破500家,形成企业为主体、创新需求为导向、专业化服务为支撑,具有咸阳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格局。

未来,咸阳将继续围绕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做实见效,紧抓西安咸阳创新驱动一体化、西安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历史机遇,在科技赋能创新升级之路上激活动力源、跑出加速度。

记者手记

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出现是咸阳创新发展思路的结果。我们从过去的“孤军奋战”模式到“多兵种、立体化”协同模式,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主战场”上不断突破、突击、突进,进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态势。

两年多时间,咸阳市委、市政府率先干,勇探索,抢抓西安—咸阳一体化和西安都市圈建设重大机遇,建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做强优秀人才蓄水池,打造两链融合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相关部门预计到2025年,转化科技成果突破6000项,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突破500家,一批瞪羚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已经初见端倪,假以时日,从它们中走出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大有可能。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决策者的正确引导、科研人员的艰辛付出、企业家的责任担当,三者共同努力,同频共振,才使得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之路走得更广、更深、更远。

站在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要再接再厉,不忘初心,肩负使命,做担当有为的“排头兵”、“突击队”,继续在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主战场”上奋勇争先、再续辉煌。(咸阳日报供稿 记者 董晓东 李桦)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